期中考试结束后,我第一时间想知道1302寝室的学生成绩是否进步了,因为这个寝室学生段一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学生消沉,家长着急,我主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归因理论、期望理论、朋辈互助、合作学习,并大胆实践,希望对学生成长有所帮助。
段一考试过后,1302寝室考得很不好,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晚自习时特意去1302寝室找学生聊天谈话,疏导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尽快走出阴霾,迎接期中考试,同学们对考试失利归因各种各样:有的说数学物理太难了,有的说自己该背的没背,努力不够,有的说自己对高中生活还不能适应,我积极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可控的归因: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学习成绩和充分准备是相关的,高中生活越早适应,就越能在起跑线得分。学生们都点头认同,我让他们把自己期中考试的理想目标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我,并表示相信他们会实现目标,答应替他们保密。教育心理学上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形象概括的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有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在期中考试前两周,我经常关注这个寝室,不断给他们鼓励,有时还煽情说我那么相信你们,可不能让我失望啊,从而督促他们牢记心中的目标,奋力前行。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四个学生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两个学生离自己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把荀子《劝学》中的名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赠送给他们,激励他们再接再厉,高中阶段有很多考试,只要每次都有进步,肯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了进一步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在13班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将朋辈互助、合作学习的理念引进寝室管理,根据学生性格、人际关系、行为习惯、期中考试成绩将班级寝室重新编排,发动优等生与学困生共建青蓝工程、结队帮扶,让学生互助合作、共同成长。经过仔细斟酌,我让封浩然同学作为寝室调整委员会的总负责,同时每个寝室选出一名学生加入寝室调整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这件事情做好。我通过开会告诉学生“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的道理,让他们心里树立团队意识。就这样,学生心悦诚服了,寝室调整也就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接下来我细化管理,制定寝室日志、每周学习生活成长跟踪记录表等,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陈校长在他的专著《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里,专门一节提到“寝室也应似教室”。我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实践让寝室与教室和谐呼应、同频共振,让寝室也能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港湾。
(合肥一中生活部: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