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这里是“三国故地”,这里是“包拯家乡”;“巢湖夜月”使你心静高洁, “蜀山雪霁”让你情怀高尚。这里有李鸿章、刘铭传少年时代的追求,这里有关系国运兴衰的新式学堂,这里有一大批呕心沥血谆谆教诲永留风范的先哲名师,这里更有一批又一批为国家民族、为民主科学做出贡献的英才学子。
合肥一中前身是庐州中学堂,由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是合肥地区最早、历史最久远的一所新式学校。学校百年来风雨沧桑、几经更名、几易校址,到全国解放后方定名为安徽省合肥一中。1955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2000年定为省级示范高中。2007年,合肥一中搬至滨湖新区办学。多年来,合肥一中为高等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材,其中出类拔萃者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有中科院院士,有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
2011年4月的一天,合肥一中校园中,一树树的桃红梨白,若有似无的香,轻灵地漫开来。记者和一中校领导的采访或者说是一个对话就在这种环境中开始了:
“要多写写我们的教师,他们都很优秀,学校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他们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教师第一,对于教师,一中人从不吝于赞美,他们也许是我们见过的最会欣赏教师的校领导了。
通过采访,记者的采访本写下了一连串人名,留下了一大把的故事和理念。
我们找到一个真谛:合肥一中之所以在百余年的时间长河中始终站在合肥——这座科教之城教育的最前沿,这其中的最主要的缘由就在于一中有一支不断向上、拼搏进取的团队。
这样的团队理念,从高一延续到高三,从红花延续到绿叶。
高一团队 基石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尤其是对于合肥一中这样的一所名校而言,更是如此。对于刚刚走上高一的学子来说,高一教师团队无疑是一块块促使其向上的基石。
作为高一年级年部主任,李昌年老师在繁杂琐碎的日常年级部管理中,拼搏进取、以身作则、深入课堂、研究教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教师,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他注重激发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带领高一年级部蓬勃健康发展。
诸敏,高一年级部副主任。勤研善教的他总是不断探索和总结各种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悉心耐心地为同学答疑解惑,他的课程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他常常早出晚归,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语文组在教研组长
英语教研组组长陈赟哲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教学设计独特,教学理念先进,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很好,得到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物理组段亦奇老师虽已接近花甲但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却一点不输于任何年轻老师。他精彩的课程、出色的管理收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扬,同时也是年轻老师们学习的楷模。吴晓明老师曾经因不慎受伤做过脊柱方面的手术,术后不能长期站立或者过度劳累,但是他为了教学总是强忍疲惫甚至是疼痛,为了不影响课程进度,他没有请过一天假,而是坚持坐在板凳上给同学们坚持讲课。
化学组谢月平、杨延光老师在多年高中化学教学中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创新。他们没有因为获得诸多荣誉就沾沾自喜,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在教学教研上努力钻研,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生物组老师何芳、何兵、黄雅婷、陶彬彬、许年历、朱承慧和陈加敏等都是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超负荷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上用于挑战自我,不断创新、进取。
历史组老师团结、奋进、钻研、有活力。吴晓云老师德高望重、教学成果突出。张同侠、马晓静、段晓峰、张朝武、王先银、
地理组贾勇燕、程娴、许超、吴艳等多位老师拼搏进取、尽职尽责。孙文老师和张江书老师家人不在身边,他们不计辛苦,甘于奉献,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教学工作之中。
高二团队 责任
从现代意义上说,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书育人。然而在合肥一中教书育人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固步自封是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对此,教师们必须不断改善、提高自我。要做到这一点,合肥一中高二教师团队的秘密就是:责任。
数学组张旭升老师,在教学中,刻苦钻研教材,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班级做到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中,即使现在怀有身孕,也没有请过一次假。
化学老师袁芳芬的信念是绝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
体育组王少君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获得一系列荣誉:2010年元月参加合肥市体育学科教案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2010年5月参加全省录像课评比,获得省级二等奖。课题:肩肘倒立接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2010年9月参加合肥市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中,健美操队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任何时候看到
时英雄老师觉得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个词就可以概括:责任心。他觉得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艰辛而有创造性的工作,只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求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求走过的每一段路,都能印下自己每一个足迹,都能折射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高三团队 决胜
高考就像是一道门槛,只有跨过它,我们才能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不仅如此,它还是开启美好未来的一把钥匙,通向成功的一座桥梁。当高考兵临城下,在合肥一中高三教师团队眼中的答案永远是“决胜”二字。
“帮忙不添乱,苦干加实干。”是高三年级部副主任张大勇常说的一句话。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甘当配角,是整个高三团队的真实写照。
尤光雷老师的手机里登记了学生家庭监护人的多种联系方式,为的就是及时和外地的家长沟通联系。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家长的电话到了,尤老师都会第一时间处理。
张蓓蓓老师任教九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余燕老师任教八年来一直以高涨的热情、勤勉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吴建平老师多名学生在省、市数学竞赛中获奖,培养出司玉洁、杨楠等省市高考状元,所带班级连续四届高考本科答线率100%。邱学华老师传承“勤严善教,启智育人”的精神,以实际的努力践行对教育的认识。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孩子们融入成长学习的过程,进而享受成长的过程。
绿叶团队 奉献
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也恰恰是这些争妍斗艳的百花,使我们忽略了一个沉默的春的讯号——绿叶。在合肥一中,有不少是非教学一线上的老师,多年来,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奉献”映衬着红花的美丽。
张福光,合肥一中技术学科组组长。他甘于奉献,拼搏进取,在完成日常教学和学科教研工作的基础上,还承担了学校摄影摄像工作、电教设备维护、信息化开发等兼职工作。在默默的奉献和拼搏中,张福光带领技术组全体老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许。
信息组
韦永珍老师是是一中教师、学生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和指挥。一中学生音乐社团的负责人。韦永珍老师带领音乐组全体教师,结合本专业,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艺术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10年8月,一中女子合唱团到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合唱节,获得了极大成功,完美展示了一中乃至整个中国学子的良好形象。
在合肥一中教师团队中,生活老师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体,从2007年学校搬迁至滨湖新区后,学校改为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团队从无到有,涌现出韦娟、聂耀宗、姜树青等一批优秀生活老师。
寄宿制学校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闭塞,再加上高中阶段学业紧张,学生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涉猎课外的知识,信息的匮乏便成了学生们知识结构中的短板。每天下晚自习,学生公寓4号楼的黑板前总是人满为患,学生一边等候电梯,一边观看板报内容,这里已经成为一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小姨”的
伴随着百年的风雨沧桑,合肥一中已走过百年的历程。穿越时空隧道,回首峥嵘岁月,跨世纪,越千年,我们不禁油然慨叹:这是一段流淌着血汗、铭刻着辉煌的办学历程。一中的优秀教师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不能一一表述。“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孜孜奉献,拼搏进取,可能这就是一中教师团队的魅力所在。对于一中优秀的教师团队,我们将继续关注。
撰稿:合肥晚报记者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