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合一的大门前,看云卷云舒,听微风缱绻,“合肥一中”四个字熠熠生辉,心中满怀着对合一的不舍之情,思绪不禁飘远。时光荏苒,三年似流水般匆匆流过,再忆过往,是活力四射的青春,是挥洒汗水的赛道,是清晨窗外的读书琅琅,亦是令人如痴如醉的课堂。
2021年9月,满怀着对合一的向往与希冀,踏入合一的校园,A3学方楼屹立于眼前,蓦然回首,B1经远楼与其相对,被合一的教学楼名字所吸引,对合一的好奇心也按捺不住。后来便知晓,这六栋教学楼取自“经方”,为了纪念合一的创办人李经方先生,意义深远。自教学区遥遥相望,生活区的宿舍楼矗立,惊喜地发现每座宿舍楼也都有自己的名字,“天枢楼”“天璇楼”“天玑楼”“天权楼”“玉衡楼”“开阳楼”“摇光楼”,取自北斗七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诚愿我们如星辰般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坚定而又闪耀。合一的小道也有自己的名字,星河南路、星河北路,徜徉于此,心中静谧,秋风忽至,带过几片摇摇欲落的秋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夜幕降临,行政楼前的楼梯闪烁起黄色灯光,恰似星光大道,照亮了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是合一的特有记忆,也是属于合一的“氛围感”与“仪式感”。合一的浪漫,至纯至真。
身边的同学刻苦努力,我也不甘落后,但高一时的成绩却是差强人意,我不明所以,直到一次偶然的契机与好朋友谈起学习方法,我才豁然开朗。于是开始“吾日三省吾身”,明晓了题不在多在于精,不断揣摩其中深意,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气馁,秉持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信念,努力追赶,不断取得进步,我相信,终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历经高二的沉淀,在高三时成绩有所回升,我倍感鼓舞,但却仍认为是运气的加持,为此,我依旧坚定本心,不断前进。在学习路途上,我也深刻感知到拥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的成长,与老师们密不可分。犹记得高一时常有表情包镶嵌其中的数学试卷,“相见不如怀念”“稳住……”,每一期的数学卷至今仍是记忆犹新,我们的“慧姐”张慧老师的别出心裁让数学这门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陪伴了我们两年的班主任“强哥”张强老师尽职尽责,将化学这门学科演绎得淋漓尽致,细碎的知识点也在他的整理之下变得条理分明,同时张弛有度的班级管理也让我们班越来越优秀;肖安友老师的课堂更是金句频出,让物理变得具象且生动;高三时“hero”时英雄老师带领我们走过最后一段高中数学历程,“佛系”的他循循善诱,书法也是一流,他亲笔书写的“惟愿你落笔生花,书写未来荣耀”的字条仍被我珍藏于匣中,给予我前行的勇气;小茗老师细腻入微的讲解,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殷亚兰老师温柔地给予我们鼓励,二十天可考一个级别让我们相信学习英语并非难事;“莲姐”刘玉莲老师整理时政,让我们忙于课业的同时也明白“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等专业热点名词的深刻含义。老师们的敦敦教诲仍然萦绕在耳畔,感念合一,感恩合一的老师,是你们教会了我成长,为我的青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张慧老师在一起
成长路上,也有同学朋友们的陪伴。焦虑紧张时,常有同学朋友的宽慰,她们也教会了我如何以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不足;跑八百米赛跑时的加油鼓励,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盛夏蝉鸣时,与好朋友共同于操场上挥洒汗水,虽对羽毛球同样不熟练,但捡球又发球反反复复却也让我们乐此不疲。课间,时而嬉戏打闹,时而讨论题目,我们的友谊于十六七岁的年纪盛放,感谢陪伴。
与张强老师在一起
高二时的研学活动仍历历在目。我们走过西湖畔,感受树枝上一抹沁白与柳树的新绿交相辉映;走过岳王庙,真切地感受“精忠报国”岳飞之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尝过茴香豆,走过鲁迅先生走过的足迹;走过兰亭,感念流觞曲水之雅致 ……高三时,繁重的课业扑面而来,为减轻我们的压力,距离高考45日之际,合一为我们举办了毅行活动,沿边徒步,旖旎春光,似缥缈,似虚无,似又款款相伴。晴空万里,云霞蒸蔚,温柔的日光带着丝丝暖意攀上云梯,春光无限好,与好朋友共同前行,侃侃而谈,书写青春的画卷。我们于渡江战役纪念馆前庄严宣誓,面对国旗肃然起敬。“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合一将“知行合一”落于实处,让我们有机会在最好的年纪看尽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切深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的青春于合一悄悄播种又缓缓盛放,奋力拼搏的青春可能会有遗憾,但终不悔。生活区有枇杷树,吾辈入校即茂然生长,今已结果三载矣。
合肥一中滨湖校区2024届高三(36)班: 毛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