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纵览

聚焦探究模式创新 赋能数学课堂改革——合肥一中淝河校区成功举办合肥市高一数学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5-03-11 10:00作者:方锦峰 秦尹杰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2025年3月6日,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市第一中学承办的“高中数学探究活动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主题教学研讨(高一数学)活动在合肥一中淝河校区端馥堂顺利举行。全市高一年级数学教师及市属学校近三年新入职高中数学教师齐聚一堂,通过领导致辞、课堂展示、课例点评、专题讲座等多元形式,共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创新路径,为区域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领导致辞:锚定方向 擘画教研新图景

活动伊始,合肥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封安保致开幕辞。封书记立足新课标、新高考背景,强调数学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指出“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是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抓手,并呼吁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向“思维赋能”转型。随后,合肥市中学数学教研员沐方华主持活动,简要介绍议程安排,并阐明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共享实践智慧”的核心理念。

无生说课:向量视角重构几何探究

合肥一六八中学孟梦老师以《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为题展开无生说课。她以“向量工具如何简化几何证明”为主线,通过“重心定理的向量表达”“中线长公式推导”等案例,构建问题链驱动的探究框架,凸显向量法“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独特优势。孟老师以“依循范式探新元、清源固本探根基、拓展视野探通理、投石问路探路径、抽象概括探关联”五大探究为主题,结合具体实例分享了数学探究应该如何“探”。强调课程设计应引导学生从代数运算回归几何直观,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小组合作活动,注重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孟老师提出:“数学探究应打破模块壁垒,让学生在工具选择中体会数学的统一性与创造性。”

有生课堂:情境赋能激活定理生成

合肥一中路丽娜老师执教的《正弦定理》展示课,以“余弦定理能够解决哪些解三角形问题”的导入,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巧妙诠释了正弦定理引入的必要性,并通过串联直角三角形与一般三角形的知识迁移。课堂上,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个人探究与分组讨论,经历“猜想—验证—应用”的完整探究过程,逐步抽象出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路老师注重思维留白与生成性追问,引导学生通过向量证明方法,深化对定理本质的理解以及向量工具在几何问题中的广泛应用。课堂尾声,她提出“三角形中已知A、b、a解三角形的这一具体数学问题”与课堂伊始形成闭环,更深化了学生对于正弦定理本质及其应用的理解。

课例点评:三字策略破解探究难点

合肥七中王世朋老师结合两节展示课,作题为《在数学探究中如何实施“引”“深”“放”》的专题点评。首先王老师指出了这两节展示课的“两优”:优秀的教师和优异的课堂,其次对于“课堂中的“引”“深”“放””,他提炼出三大实施策略:“引”之有方:以真实情境和阶梯问题激发内驱力,避免探究方向失焦;“深”之有道:通过变式追问、错例反刍促进思维进阶,规避浅层探究;“放”之有度: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同时以“脚手架”式引导突破认知瓶颈。

除此之外,王老师还围绕“何谓数学探究”“数学探究可以怎么做”,提出了数学探究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王老师强调:“探究活动的灵魂在于平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让课堂既开放灵动又高效聚焦。”

专题讲座:高考命题导向下的教学应对

巢湖四中胡善俊老师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带来《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数学命题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他结合近年高考真题与命题趋势,从“命题现状的困惑—考试命题的要求—数学命题的方法—几点建议”出发,指出命题应当站在思想性、科学性、公平性、整体性原则上展开。除此之外,胡老师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从课本中深入挖掘命题思路和新高考走向,强调教学中要做好:核心价值引领:挖掘数学文化、科技应用等素材,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学科素养渗透:设计跨模块整合性问题,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创新题型设计:探索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呼应“思维过程考查”新要求。

胡老师建议教师“以考促改”,在教学中强化情境创设与思维可视化训练,实现“教—学—评”良性循环,并提议从教材中深入挖掘新高考下的命题走势,提升个人解题和命题能力。

总结展望:以研促教 共筑素养课堂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引领、实践示范、策略提炼”的立体化研讨,为数学探究教学提供了可操作范式,同时也强调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从“解题者”转向“思维导师”,通过探究活动点燃学生创新热情,让数学课堂成为素养培育的沃土。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活动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为承办单位,合肥一中淝河校区以精心的组织、优质的展示课和开放的教研态度,彰显了名校担当。此次活动不仅为全市数学教师搭建了深度对话的平台,更标志着合肥市高中数学教育向“素养为本、探究为径”的转型迈出坚实的一步。

(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高一数学组方锦峰 秦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