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纵览

张梓沫: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合肥一中2025届毕业生故事展播(一)

发布日期:2025-06-30 10:59作者:2025届高三(33)班:张梓沫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编者按:岁月如水,奔流不息,转眼,2025年的高考已变成模糊的背影。今天,高考成绩揭榜了,可成绩此刻似乎已变得不再重要,因为在合一的三年,大家收获的远不止分数,还有信念的守望和生命的成长……6月10日,当毕业典礼落下帷幕,骊歌便伴随征途,从此,你们便只顾风雨兼程。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白马踏平川。在这个收拾行囊梦指远方的时刻,很多毕业学子拿起笔,让生命在合一的每一次嬗变从笔尖流淌出一片绚烂……

当高中三年最后一节晚自习下课的铃声打响时,坐在讲台旁边的我再次低头收拾书包。余光里,同学书包上的挂件叮呤当啷在我耳边打转。我回想起,第一次在合一上晚自习的情景。那时我们还穿着军训服,我很像模像样地拿出作业写,有表演般的不真实感。几个小时,又紧张又激动——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晚自习!我记得整个教室都是蓬勃的沙沙声,就好像有什么东西窸窸窣窣等着萌发,但还是不敢大声翻书。风扇悠悠地转,外面一点点蝉鸣。

最后一节晚自习结束后,我跟同桌说:“唉,那么多节晚自习怎么就上下来了呢?”而当我泡在自习室码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浸在高考结束的恍惚中:“高中三年怎么就结束了呢?”于是我试图从脑海中搜刮出一些朦胧的碎片,证明这三年我踏踏实实地来过。

高一的记忆是模糊的,但仍有一些现在想来还很生动的事。我记得刚开学时阴差阳错成为朗诵比赛的组织者,在三个竞赛班和老师办公室中奔波,拼尽全力终于排出像样的节目(比赛时还忘词了)。我记得拿着四五篇议论文一股脑去找李老师,他笑嘻嘻地给我建议,又细致又耐心。我记得谷老师上数学课时特别卖力,汗永远湿了整个后背。我记得一次课后我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找刘老师讨论,他说我上大学后就会有更深的感受(现在我快上大学了,我真期待感受什么时候来啊)。我记得决定选文后我跑去讲台上找袁老师,念叨“老师您带文素班好不好嘛……”可能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后来袁老师真的带了我三年。我记得,吴老师永远拖着调子说“我是大菜鸟”;黄老师总是很干练地走进,又很干练地走出;地理张老师永远在嘿嘿嘿笑,而历史张老师总讲些一身正气的小故事……我记得,高一我上了三年中最大的舞台,配音大赛。那些练习的日子里,配音片段老在脑海里反复盘旋,真是不知道怎么办。配音大赛的奖品U盘,我用了整整三年。高一那年,一只(后来变得)超级胖的柯基(取名板栗)和一只(后来变得)超级胖的美短猫来到了我家。每天下晚自习,板栗都会跟着家长一块来接我,遛着狗回家的下晚自习路,实在是太威风了。即便后来,楼下收养的小白狗米糕进家,板栗也都是我风雨无阻、从不缺席的接送官。

分科后,我遇到了又一批特别特别好的老师。唯一仍然带我的是袁老师,她永远那么积极,那么蓬勃,那么热爱生活。每次听她的课,我总觉得,原来人真的可以一直一直在热爱的地方,那么恣意地生长着,绽放着。班主任偰老师永远笑嘻嘻的,好像从来没生过气。我有时崩溃了去他办公室哭,他还是笑嘻嘻的,跟我说没关系、放轻松(对不起偰老师我不该把您办公室当心理咨询室用的……)。姚老师从不用小蜜蜂,说话却有种震撼效果,总操着一点点口音,我当时拼尽全力也模仿不好。张老师总带着“人淡如菊”“心自逍遥”的感觉,好像轻描淡写地就把知识讲完了,可我至今也想不明白,他到底是怎么做到寥寥几句话就讲清楚一道历史题的。王老师每进屋我们必鼓掌,他又总带着一种“风范”向我们“示意”,颇有那种“意气风发”的感觉。许老师也特别爱笑,有段时间,总有楼下的物化生同学登上我们班的智慧课堂做地理题(比我正确率高……),他还会开玩笑地点他们的名(对不起许老师其实你高考前发的几十张高考卷我至今都没有做完)。我还记得,喜欢在办公室唱全民K歌、在我崩溃时给我塞山楂糖的李老师,开玩笑说我是学习部编外成员的陈老师,揽着我的肩膀问我考得怎么样的费老师,培优课上念叨着总想多教我们一些东西的马老师,在PPT上拎出初中课本教我们怎么回归教材的吴老师……他们并不是我们班的代课老师,可我一直珍藏着这些,宝贵的短暂相遇。

可能高中三年就是这样吧,身处其中时发掘不出意义所在,甚至感到这样“家-自习室-学校”的生活会永远过下去。但后来发现,其实这些生活的琐碎本身,就饱蘸着一些令我以后无数次感念落泪的记忆。我高考的最后一门考政治,检查结束后,我尝试看着时钟指针滴答运转,为我的高中三年作一个小小的注目礼。可我看了一会,就再也没法继续了,那一瞬间的我,就像我读后续写下那么多次的描写一般,难以压抑眼泪。我想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春天盛开的繁花,考前挂满祈福的树;我想到一个个日夜的晚自习,想到偶尔在露天连廊上吹晚风谈未来;我想到招生组来的那天我们交流到很晚,最后一个人边看日落边吃晚饭,粉橙色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空;我想到踩气球时兴高采烈地和吴校长拥抱,骄傲地说我踩了120个气球呢(最后又再踩了30个)……

合一的生活真的带给我了很多。为选科迷茫的那些日子,它告诉我,站在岔路口时,我身后并非空无一人;因学业崩溃的那些时候,它告诉我,有些事情即便暂时做不好,也没关系,会越来越好的;被外号缠身的一些时刻,它告诉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真正地不在意。在2024向2025跨越的那天晚上,也正是在我挣扎地重拾自己的那段时间,我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相信会变得更好吧,不是因为来到新的一年就自然会变好,而是因为希望要在,向往要在。相信着、坚定着、坚韧着、热烈着、希望着、向往着、无畏者。”而这,也是合一的这些生活教会我的,让我如此想成为的模样。

所有从合一走出来的学长学姐,毕业后都很怀念在合一的日子。我想,我也会这样吧。也许很久以后,这一千多天会成为我人生的一个锚点,在很多个对着泥泞前路不知从何下脚的日子,提醒我,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波澜壮阔,可又充实而幸福的高中时光。

谨此,致永远的母校合一。我们曾在这样一个家园相遇,又各自奔向前程。但我永远相信,我们定会成为那样,“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的漫天星辰。

合肥一中2025届高三(33)班:张梓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