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一中这所底蕴深厚的百年学府里,"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校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束凌峰,这位从一中校园走出的杰出校友,用他精彩的奋斗人生完美诠释了这句校训的真谛——从青葱岁月里的孜孜以求,到创业征程中的开拓创新,再到教育园地里的深耕细作,短短七年间,他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博士学业,更创办了备受瞩目的"茧历教育",实现了从优秀学子到青年创业者的华丽蜕变。 2025年6月27日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落一地金黄。在恩师宁老师的引荐下,意气风发的束凌峰重返母校,走进高一(20)班这个充满朝气的集体。他以“新时代新青年”为主题,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从求学到创业的心路历程。那些真挚的成长故事、宝贵的经验感悟,如同播撒在年轻心田的种子,为在场的学子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更传承着合肥一中人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
第一章:从合肥一中出发的青春印记
束凌峰从2015年踏进合肥一中的校门,开启了人生的重要篇章。和现在的高一(20)班同学们一样,他也曾在这片校园里为课业奋斗,为未来思考。“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校训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日后成长的底色。高中三年,他不仅学业优异,更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培养了开阔的视野和坚韧的品格。“当时我们班也有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讨论题目,也一起畅想未来。”在这一次回访母校时,束凌峰这样回忆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到高中时期与少数同学的深度交流对他影响深远。“和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有质量的对话,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这种交流不仅限于学习。束凌峰特别强调,高中时期培养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远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重要。“合肥一中教会我的,是如何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
第二章:多元发展的大学时光
2018年从合肥一中毕业后,束凌峰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已修完博士学业,从四川大学到香港中文大学,他选择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主修方向,同时涉猎工业工程、商务分析,教育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复合型的学习背景为他后来的创业和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么多看似不相关的专业,”束凌峰在分享会上说,“但正是这种多元视角,让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更全面的思考。”他的大学经历给高一(20)班的同学们一个重要启示:高中阶段培养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远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正如他在PPT中提出的问题:“如何看待学习?”——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而是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此外,他还与用友新道——中国数智财务软件龙头企业合作,担任企业导师,将商业智慧与教育理念融合,推动数智化时代的人才培养。他的身影还活跃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院校,作为创业分享嘉宾和兼职教师,为更多年轻人传递经验与能量。
第三章:创业路上的教育情怀
毕业后,束凌峰在成都、科大硅谷、深圳创立了“茧历教育”,专注于中国新概念全过程生涯规划,致力于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作为创始人兼第一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无数青少年点亮了生涯规划的明灯。这个创业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源自他高中时期就开始思考的教育问题。 “在合肥一中时,我就常常思考: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束凌峰说。正是这种持续的思考,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作为用友新道的企业导师,他还将商业实践与教育理念相结合。这种跨界融合的能力,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章:重返母校的深度对话
在这次返校活动中,束凌峰特别安排了与高一(20)班同学的深度交流。在近两个小时的小范围座谈中,提出了许多尖锐而深刻的问题。“AI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持竞争力?” 束凌峰的回答令人深思:“AI可以替代很多技能,但替代不了人类的创造力、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这正是你们需要在高中阶段重点培养的。”关于“如何实现弯道超车”问题,他给出了以下建议: 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并持续强化 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会后,被点燃青春热情的同学们又与学长面对面交流自己的成长思考或困惑。
第五章:给高一(20)班同学的建议
结合自己的经历,束凌峰给正在度过高中生活的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珍惜深度交流的机会,“高中时期建立的友谊和思想交流,往往能影响一生。不要满足于泛泛之交,要敢于和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有深度的对话。” 做好时间管理, “暑假不是用来放纵的,而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兼顾课业与兴趣发展。通过阅读、实践和反思,实现自我提升。”培养核心素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情商等比具体知识更重要。”提前规划未来,“ 要经常思考:三年后、七年后、十年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前瞻性思考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束凌峰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榜样不必是遥不可及的伟人,他可以是我们的学长,是曾经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人。他的成长轨迹证明:合肥一中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塑造人格;不仅培养应试能力,更孕育创新精神。 在交流结束时,束凌峰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表示愿意持续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指导。这种开放分享的态度,正是榜样本该有的样子。
对高一(20)班的同学们来说,这次交流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校友分享,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正如班级同学在会后所说:“原来我们和优秀之间,差的不是天赋,而是清晰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 徐同学妈妈也给宁老师发来短信,“非常感谢您安排您的学生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授课。孩子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对大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昨晚孩子跟我交流到很晚,明显感觉到他学习的内驱力更强了。平日里,父母的说教他已然产生“免疫”,也没有闲暇去聆听类似讲座。榜样所蕴含的力量着实不容小觑,面对面的交流能引起他的思考。”
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需要榜样的引领。束凌峰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人生的意义在于点亮他人的道路。他的故事,将继续激励更多合肥一中的学子,以及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未来的征途上勇敢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