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新”教育改革深化与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角色正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学习引导者”和“育人实践者”转型。这对教师的跨学科整合能力、技术创新应用水平及学科育人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积极响应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要求,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及数字化素养,以应对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培育、课程思政建设等关键任务,8月20日上午合肥一中全体教师培训暨美术学科分会场专项培训课程在合肥一中淝河校区学方楼二楼拉开序幕。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朱德义教授、合肥一中美术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首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德义开展了题为《新课程·新教材:美术单元教学与研究成果呈现》的专题讲座。他结合在多地中小学实地调研的经历,分享了不同区域学校美术馆建设、美术资源配置与课程融合的真实案例,并从中提炼出对新课标下单元教学的深入思考。朱教授从实际情境出发,解析单元目标如何与地域资源相衔接,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具体实施建议和评价方法,为参训教师带来诸多启发。在交流与碰撞中,教学智慧火花四溅,与会教师不仅拓宽了视野,也进一步促进了美术教育理念的提升。
接着,合肥一中美术学科主任周晨老师以课题《“铁盐印相技术”在高中绘画模块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分享。课题以高二美术选修课的学生作业为实例,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项目式教学推动学生跨学科学习,融合现代艺术手法与象征元素,表达自我内心与梦想追求。周晨老师强调,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美术教学不应止步于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学生在理解、创作及成果呈现中的动态成长过程。她指出,学生的作品正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学习中获得提升的有效见证。
随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美术组童月明老师以论文《美术+化学跨学科视域下高中美育的创新实践——以“生态合肥·自然印记”主题学习为例》为例,分享了她在跨学科美育实践中的探索,并提出了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朱德义教授针对这类共性难题,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进行解答,从研究思路、方法流程到文献规范与实用期刊推荐,结合优秀论文实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论文撰写指导与支持。
更令人感动的是,朱德义教授在返程途中仍耐心辅导、补充内容,倾囊相授。针对论文写作与教育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一一给予细致回应。老师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专家讲座,在论文写作与科研方面都有了清晰的方向,收获丰硕,感悟深刻。
本次培训活动内容充实、视角多元,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朱德义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合肥一中美术教师团队带来了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新思路、新方法,整场讲座交流深入、反响热烈,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在美术教育与科研领域的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素养导向的美术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