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纵览

扬实践之帆破解难题 赴创新之约荣获佳绩——“中国科协主席奖”获奖感悟

发布日期:2025-08-27 17:08作者:张书曼来源:合肥一中科创实验中心阅读:字体【  

吹拂着早秋温热的风,我怀着憧憬与期待踏上了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旅程。这场汇聚全国青少年科技英才的盛会,不仅是一场智力的角逐,更是一次成长的洗礼。

大赛首日,破冰活动悄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们因科技而相聚,因梦想而相识。我们在游戏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交流中了解了彼此的梦想,陌生的面孔变成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一刻,我感受到了科技社区特有的开放与包容。

第二天清晨,个人挑战赛的号角已然吹响。7点检录,然后进入封闭的赛场。第一项“生物遗传功能揭秘”带我进入了微观世界。透过显微镜,线虫的构造清晰呈现,那些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在此刻变得鲜活而具体。我亲手操作,观察记录,基因的奥秘在指尖悄然解开。紧接着的“电子发光织物设计与制作”考验着我们的创意与动手能力。我不断尝试,最终制成了一件会发光的T恤。当电流接通、光芒亮起的瞬间,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成功的喜悦。下午的“粮食仓储方案设计”更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面对主办方提供的有限材料,我想法设法设计出了一款能够有效通风降温的粮仓模型。亲手将想法变为实物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第三天的团队挑战赛让赛事达到高潮。团队赛五人是随机分组,比赛时间是8:00-17:00,整整9个小时全封闭进行。团队挑战赛我选择的是“遥控车设计与制作”。我们五人虽然来自五个不同的省份,但我们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各展所长:两人专注电池制作,一人负责电路焊接,我和另一位同学主导设计与组装。过程中虽有分歧,遇到不少困难,但更多的是相互理解与配合。当看到小车在赛道上驰骋时,看到队友们会心的笑容,我真正理解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我们共同驶向成功。

下午的双选会为我们搭建了与院士、企业代表当面交流的桥梁。面对面的请教让我受益匪浅,院士们的对科技的热爱、执着与奉献,深深感染了我。双选后结束后,组委会组织我们参观了伊利健康谷和蒙草种业中心,让我看到了科技在传统产业中的创新应用,从牛奶的智能化生产到草原生态的科技治理,创新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晚的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在敕勒川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与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朋友交谈,互换礼物,分享彼此的文化。虽然语言不同,但对科技的热爱让我们心灵相通。这些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最后一天,闭幕式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举行。精彩的节目表演后,颁奖典礼将气氛推向高潮。当听到自己的名字与“主席奖”联系在一起时,我既惊讶又激动。我深知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指导过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队友们。正是他们的支持与付出,让我能够在这个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回顾这四天的科技之旅,我收获的不仅是奖项,更是对科技创新全过程的理解。从个人探索到团队协作,从理论推演到动手实践,从国内交流到国际视野,每一步都是成长的阶梯。我明白了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扎实知识基础和反复实践之上的大厦;我懂得了团队不是简单的人群集合,而是不同能力之间的互补与融合;我更领悟到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次大赛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科技的种子,我将用汗水浇灌它,用实践培育它,期待有一天它能长成参天大树,为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一片绿荫。创新之路,道阻且长,但只要有实践的舟楫,必能抵达理想的彼岸。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青春和智慧书写更加精彩的科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