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纵览

创新赋能科技教育 智慧引领人才发展——合肥一中教师参加202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大赛

发布日期:2025-11-17 17:02作者:吴鼎辰来源:合肥一中科创实验中心阅读:字体【  

2025年11月14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大赛在湖北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科技爱好者以及高校师范生汇聚于此,共同展示和观摩科技教育领域的最新成果。合肥一中的吴鼎辰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深切体会到科技为教育模式带来的深刻变革与创新活力。

202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大赛,是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投身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大学生打造的一项具有使命担当、引领未来的标杆性赛事。其旨在构建一个贯通科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全链条的全国性示范平台,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人才根基。

大赛分为“科技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两大赛道,全面涵盖大学生(职前)及在职科技教育工作者群体。赛事于2025年7月启动,经各省及高校层层选拔,全国总决赛于11月14-16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800名晋级选手通过封闭问辩、模拟授课、互动问答等环节展开激烈角逐。决赛阶段不仅是对创新成果的评审,更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会。期间将举办院士科普报告、参赛作品公开展示、专项奖评选、“科学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等系列活动。

11月15日,大赛的大学生赛道分组比赛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拉开帷幕。比赛现场气氛紧张而有序,由众多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委团分布在各个教室,认真聆听每位参赛者的教学展示。赛场内别出心裁地设置了模拟课堂,由四名志愿者扮演不同学段的学生,参赛选手——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需在此情境下进行片段教学展示。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比赛明确划分为小学生组和初中生组,考察了参赛者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互动技巧以及科技手段的融合应用水平。

11月16日,大赛的科技工作者分组赛道在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校区佑铭体育馆开展作品公开展示。偌大的体育馆被临时隔成多个展示单元,每位参赛者都在自己的空间内精心陈列其创新成果。这些作品学科覆盖广泛,涵盖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诸多领域,集中展现了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众多参赛作品直击传统课堂教学的痛点与难点,展现出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许多教具巧妙集成了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并同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再通过编程处理,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直观、动态的可视化结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创新并不意味着高成本。部分来自村镇学校的参赛者,立足本地实际,灵活运用身边常见、经济的日常材料,独具匠心地制作出简易而有效的教具。他们的实践充分证明,即便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科技教育的大门依然向每一位渴望探索的孩子敞开。此外,一些设计者敏锐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心理需求,开发出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教具,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和愉悦。更有参赛者独具创意地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或在作品中再现古代科技成就,或将技术应用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赋予了科技教育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纵观整个大赛,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者基于对教育现实的深刻洞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一系列新颖有趣且具有显著推广潜力的教学设备与方案,给所有观摩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无疑为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合肥一中科创实验中心吴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