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史学习

红色研学助成长 逐梦少年勇向前——记合肥一中2021年高一(30)班研学旅行活动

发布日期:2021-05-12 18:28作者:高一30班 刘玉媛来源:高一年级阅读:字体【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2021年4月25日合肥一中组织高一年级研学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红色研学助成长,逐梦少年勇向前”,旨在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不断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故居行•不思自难忘

在启程路上我们组织了学唱红歌的活动。在热血沸腾的歌曲中,仿佛回到了那红色的年代,有一代人为了理想而奋斗。我们心怀坚定,信念不移。

下了车,一洗城市的车辆声,鸟雀的啁啾呢喃声伴随我们走到刘铭传故居。站在昔日的拴马场-----今日的草地,仿佛可以穿越时空看见刘铭传的家丁在艳阳之下晨训的掠影。

 

 

刘铭传故居内部

 

西洋楼可见的彩色玻璃窗,成为院子里少见的西洋风格的一抹颜色。院里高过楼墙的大玉兰树,据说已经目睹了150多年时光。褶皱的树皮,蜿蜒盘旋的纹路,意识到了它在这院中木本的重中之重。随处可见的水杉、枫杨和树干像蛇行的乌柏,能说的太多了。雪松矗立不倒,倒是随处可见的老样子。

想到百年前,太子太保依然想要面朝东方,看着自己曾经守护过的宝岛,在四面环水的读书岛上静静沉思。身为昔日的巡抚,直到生命走到尽头,他依然心系宝岛。

 

林海缘•哪念今何夕

都说人造林毫无灵气可言。可人本身就是世界的造物。有灵气的东西造出有灵气的东西,这个理怎么都说的过去。所以这官亭林海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纵使不是什么大规模的林场,白玉兰和早春的红梅是这最常见的花树,可惜我们到的不是时候,以至于花期已经过了。导游侃侃而谈道,2015年,官亭林海景区重建扩挖。扩建到了2.5万亩是合肥西郊最大的人造公园。

这边绿叶葱葱的樱花林,见不到落英缤纷,晚樱的花期是3-4月,我们正好踩着尾巴看见刚落尽的花林,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了。

  

林海一角

 

仰望天空的同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睡着了呢

 

漫步在波光粼粼的丰祥湖,看芦苇稀疏几丛,心情大好。眺望远方,第一次觉得天空也能如诗句所说如此广阔,而不是夹在灰色的大楼中间的一小块光亮。草地被踏出的一条条小径,稀稀疏疏地长了几撮鹅黄色的新芽。

 

 

书院忆•回首还常青

 

而在庐阳书院我们感受到了合肥市第一中学悠久的历史。一脉相承的精神与不可磨灭的儒学思想凝聚在一起,化为了世界上仅有一座的小小书院。

从张载先生的横渠书院,到庐阳书院,在追忆直到庐州中学堂。一根无形的丝线穿起所有的时间片段,以至于瞬间分不清我是身处横渠书院听着儒者先生捧着《四书》侃侃而谈,语如连珠,还是仍处在一中的教室里,听着一道道晦涩难懂的诗歌鉴赏题。礼贤下士的圣人带着谦逊的微笑无声地指引我们,像迷雾中的明灯。

身着文人武将的衣服,对着圣贤像,耳边富有威严的鼓声在回荡,敬意油然而生。虽然相隔几千年,陈旧的书籍在风中化为齑粉,可是隔着薄薄的画像,我们感受到了圣贤的智慧与他们的和蔼可亲。是的,他们与平常人一样。正如孟子所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所以这老建筑,也就在深深的葱绿里日益灰暗,但光辉的东西,光辉仍在,就像进步思想的光永远不可消散。

 

 

旅者•我不忆今夕何夕

 

每次美好的相遇都是一次别离的开端。这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杯盏之间,不仅仅是同学们陶醉于旅途的愉快,更是我们感受自己在这凝聚力强大的班集体中,身为一份子而拥有的勇气和自豪。

短暂的研学游很快就结束了。可留在我们心里的,除了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比自然风景更美丽的东西。经采访,同学们纷纷表示对这次研学旅行很是喜欢。他们与平日近在咫尺的同窗伙伴们能够拉近距离,在一路欢笑歌声中,越来越了解彼此;通过别开生动的独轮车运粮,扁担运水活动,明白了老一辈革命的胜利,不仅仅出自于枪杆子,而且也出自于普通的独轮车和小扁担甚至还有一群手无寸铁的隐形的守护者,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美好的生活;在春风十里中休憩,在新生草地上感受大自然的呼吸。

旧时代的农耕用具

 

保存至今的珍贵文件

 

至此,本次研学游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旅行短暂,却值得每个人留念。

欢乐的旅途,一路载歌;少年的未来,无限想象。

 

 

 

研学旅行组诗·其一

“鬼斧神工几度闻?林海风暖气且纯。

似见北冥波浪阔,恍若彼世渡不得。

青波萧疏明月皎,先是苇叶又水蕉。

惜迟不见晚樱落,恰逢新春沚岸生。

掷包弃囊无行冠,逐蜂戏蝶似小童。

杉是旧友柳是伴,八荒只为远客开。

宴请主客别书院,回首百年亦刹时。

水作琼浆斟满斗,满斗只将敬东白。”

 

研学旅行组诗·其二

“葳蕤华滋发道树,春服轻履踏晚青。

舟车劳顿不言苦,赏心乐事且相迎。

古卷书史代难数,但闻洒血出鞘鸣。

三分天下山河见,临表只为苍生情。

星火势小东风起,野原燎尽待年新。

白帝不甘昭烈泪,五丈未已武侯停。

思旧工部寻丞相,而今我辈溯旅行。

仍念折戟铁销否?赤壁残址铜雀荫。”

 

研学旅行组诗·其三

“庐院旧身是横渠,竹深华低沉木廊。

州府一纸莠从良,书山墨气为经方。

中原溯之树根广,康浩帝典名不亡。

学无止境苦如海,誓为天下渡重洋。

堂前归燕栖何处?塾寂园深草木荒

我辈岂落孙山榜,本是蟾宫折桂香

是非曲直论善恶,八股废落文新样。

合其苍生太平意,舍尽心血堪孤芳

一朝又夕川逝否,明日花落依旧春。

人云可畏又何妨?拂尘不谈却独行。”

(诗歌供稿:刘玉媛)

 

 

合肥一中高一30班:刘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