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志存高远,“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目标,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中学生和合格的世界公民。学无止境,我们相信“进步的就是优秀的”。我们团结互助,以班级为家,在既紧张又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工作理念:
我们志存高远,“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目标,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中学生和合格的世界公民。学无止境,我们相信“进步的就是优秀的”。我们团结互助,以班级为家,在既紧张又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班级管理点滴:
摘要:班级管理千头万绪,方法各异。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合肥一中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全面了解学生是科学管理的前提,班级制度、凝聚力、和文化建设是手段,其目标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级制度 凝聚力 班级文化
在班级授课制之下,班级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合肥一中寄宿制的新情况,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一中的班级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及时恰当的表扬与批评。
班级管理就是人的管理,好的管理的前提是了解人。作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特别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为此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要求自己在一周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和面貌。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个人的特别关心和重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这样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学生。除了班主任直接观察与沟通外,了解学生还有多种渠道。一、学生也许比班主任更了解同学,为此我在学生中建立各种信息渠道,确保班级和学生的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我这里。二、经常与授课教师联系,交流班级和个别同学的情况。三、通过家长会和家访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四、充分利用周记的作用。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学生。
我班有一个叫张劲松的同学,成绩很好,但特别内向,在班级第一次自我介绍中,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说。经过多方了解,原因主要是家庭条件困难,有自卑感;缺少和同伴的交流,长期形成了内向甚至有点孤僻的性格。针对这种情况,我开了一个以“勤俭节约,立志成才”为主题的班会。班上同学积极发言,讨论热烈。他也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每一个发言的同学。最后总结时,他意外地站起来说了一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勤俭节约,立志成才。”我发现我们找到了他感兴趣并能唤起他自尊的话题。听他父亲说他在家爱看乒乓球比赛,我就让同学带他去打球。他的数学成绩很好,我就让他的前后位同学和他讨论数学题。慢慢的他逐渐找到了自信并融入了集体。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及时恰当的给予表扬和批评。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巧妙批评,以典型为榜样。在军训期间,有一个叫陈雅菲的同学,高烧39度边吃药边训练。一个叫赵士军的同学,在军训期间,哮喘病发了,校医让他请假,他拒绝了,后来他坚持了下来并被评为优秀标兵。军训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吗?还有一个叫严格的同学,捡到一个钱包和饭卡上交。针对这些典型事迹,我及时在班会和家长会上给予了恰当的表扬。在班级弘扬了正气,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境界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调皮,作为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二、强化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班主任与全体同学共同努力所营造的一种令人奋发向上的氛围,这种氛围有其特殊的感染力,让身在其中的学生们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力让师生都有必须用心经营班级的信念与决心,它是师生间、同学间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班级的凝聚力首先来自于集体荣誉感和集体意识。为此开学之初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优秀班级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的班级?”同学们积极发言,形成了共识。同学们认为优秀班级要有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良好的班风班貌;完善的班规班约;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每个同学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和班级全面发展;让班级充满家的感觉……从讨论中形成一个口号:“班级是我家,成长靠大家。”最后以王校长对班级管理五个境界的理解作为师生共勉:一、能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二、培养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三、班级凝聚力;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五、关注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精神素养。通过主题班会,班级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更强了。
其次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领导班子,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委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当选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才能真正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体。为此,班委会成员一律采用班级竞选,择优录取的方式产生,确保了一批责任心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当选。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三、规范班级管理制度。
健全而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工作走向科学化的客观需要,是班级工作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保证。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我在借鉴学校评定优秀班级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人档案的建立制定了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一、在精心选拔班干的基础上,让他们制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详细、完善的班规班约。班规班约分为宏观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宏观层面包括目标引领、心理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其目的是要教育学生勇于“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不仅要做一个优秀的中国公民,更要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具体操作层面主要是班级的日常管理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日常管理规范体现一个班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是形成浓厚的学风和民主、平等、和谐的班风的重要保证。二、完善班务日志,详细记录班级和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而建立每个同学的成长档案。为每一个进步行为加分表扬,鼓励学生人人争先,个个高尚;同时也为每一个违背班规校纪的行为扣分,以示提醒和批评。计分作为学期评优的依据之一,学期总评分为负分的不得参加评优。这些制度一方面弘扬了班级正气,起了正面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在提醒同学们加强自律,严格要求自己。这些制度也使我对学生的评价言之有据,让学生信服,让家长放心。
四、 建设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文化环境决定论也认为“人是一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同时,人也创造文化环境”, 它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强调发挥育人环境的作用。 学校是育人的主战场,班级则是育人的前沿阵地,班级文化的建设对班级、对学生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新课程理念下班级文化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建设现代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班级内友爱、平等的意识,促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深层发展。
教室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清洁、幽雅、健康是教室环境的主旋律。教室的布置要简洁明了,过多则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室的布置要体现班级的管理理念,一言一物总关情。班级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卫生清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集体意识。学习园地的利用既有利于展现同学们的风采,又能服务于班级的主题教育。班级荣誉的展示有利于培养班级的自豪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班级规章制度的张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纪律意识、法制意识,有利于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的张贴和“热爱祖国,胸怀天下”口号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精神和全球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眼光、能顺应全球化需要的新型人才。
提高综合素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旨。文化建设要落实在行动中,并从行动中进行升华、提炼,反过来指导行动。我们班级开展的有主题班会、读书角、演讲赛、辩论赛、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