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40)班主任丁金巧

发布日期:2009-03-25 00:00作者:合肥一中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班主任工作理念: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坚持以人文理念治班,“爱字当头”,以一颗博大仁爱的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严字把关”,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促其“成才亦成人”!

    我坚信只要真诚地用“严爱相济”来灌溉那一棵棵幼苗,他们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并在感受恩泽的同时,用他们的枝繁叶茂来回赠大地。


班级管理点滴:

用爱撑起一片天空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常谈而又常新的话题。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迟到早退,打架骂人,这个学生得满分,那个学生不及格,你瞪我一眼,我撇你一嘴……每一件事单独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学生变化的十字路口——处理得好,一件琐碎的工作都可能成为支撑学生成功的基石,学生脚踏这一块基石一步步向前,在自己人生的某一时刻蹬上自已事业的顶峰;处理不好,一件小事可能成为下滑的斜坡,学生可能由此而跌入人生的泥坑。而教师支队伍中,班主任是排头兵,他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一个字: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教育学生。”我认为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如果教师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希望用自己的爱为他们擎起一片天空,让他们能够在这片天空下自由、快乐的成长。
   
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爱,是一种无形的情感,它散见于学校生活的每个角落,师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可以找得到爱的影子。在工作中我得出以下几点感受:
   
一、宽容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教育方式。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容善待别人。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一位哲人也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也说过:“世上没有坏孩子。”是的,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所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一种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训斥、责怪。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更不能用冷漠的情感,消极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崇高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对学生宽容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爱”是转化学生的情感基础,对于学生要有热情,有耐心。“爱”能够融化学生心里的坚冰,温暖学生的心田。还要“有情、有理、有法、有趣、有行”。让学生消除对立和疑虑情绪,确信教师的真心实意。“有情”是指爱生之情,“有理”是让学生懂得做人之理,“有法”是教育得法,“有趣”是符合学生特点,形式生动活泼,“有行”是引导学生变认识为行动,言行一致。这样往往是事半功倍,使学生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温暖。
   
一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常常违规的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影响很大。他们可使正处于讲课兴头的任课老师阴云密布,也可使专心听讲的全班学生炸开油锅。我认为对这类学生,在学习上要松辫子,在行动上要给路子,要给他们一个转变的过程。班主任多一份宽容,少一点斥责,效果会好些。
  
我班有一个走读学生,一段时间经常迟到。他第一次迟到时,我耐心教育了他。第二次,我再次耐心引导,晓之以理,帮其认识错误。第三次早读课还不见人,我正要发问,隐约听到教室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我假装回办公室拿东西走出教室,这时他便从后门迅速窜进了教室,我顿时松了一口气。回教室后,我假装不知他迟到,仍平静地来回指导朗读。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扬他今天没迟到,他这时红着脸说还是迟到了,因为这一段时间他父亲出差,母亲刚好生病,今天还是跑步到校的。我听后吃了一惊,意识到自己对他的情况不够了解。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他的诚实与进步,检讨了自己的主观片面。他从此再没迟到过。
   
宽容是给学生一个机会,也是给老师一个了解情况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过分严格的要求,极易激化矛盾,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学生未经历社会的风雨,犹如一棵幼树,需要及时地慢慢浇灌,而不能劈头浇上一阵滚烫水。所以,班主任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点宽容,少一份斥责。教师宽容学生的过错,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一种信任交给学生,而学生得到信任和责任,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过错,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民主是一种爱。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班级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学生有成绩高低之分,但绝无好坏之别。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建立一个民主的氛围。而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下,学生的身心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是“长大未成人”,虽然他们认识问题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发扬民主确是对学生关爱的一种体现。在一个班级中,最容易让班主任忽略的不是成绩稍差的学生,而是处于中游的学生。由于班主任关注的目光很少停留在他们的身上,所以他们无法真切的体会到老师的爱。基于这一点,对于班内的所有事务,我都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这样就会在班级内建立一个良好的民主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班干部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决定;遇到一些大事,我也和学生一起商量怎么办。在商量中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也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价值。

三、鼓励是一种爱,批评也是一种爱。师爱从原则上来说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教师不仅要怀着一片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批评,指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在教育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它们有着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也都是“双刃剑”,运用不好就会两败俱伤。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批评教育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武器,但是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轻了不起作用,重了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寻找批评的最佳时机,在最佳的契合点切入,调度好最好的“批评值”。
   
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要清楚批评的目的并非为了批评而批评,而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就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要区别场合、对象,还要考虑方式、方法,更要注意语言的选择,语气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上,我常“欲擒故纵”,避其锋芒,视焦点而不谈,迂回包抄,使其口服莫如使其心服,人云亦云不云,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鼓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良药,可使他们信心倍增,自尊向上,勇于进取,努力奋斗。但鼓励也必须讲究艺术,要适时、适量、适度。在爱的前提下,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都将对班级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如一次的英语晚自习中,一个学生没有老师请假就突然离开教室直至下课仍未回,英语老师非常担心学生是否擅自离开了学校安全怎样。我及时赶到后让班委到其常去的地方寻找,又打电话与生活老师联系让之帮着在生活区寻找,之后打电话与家里联系问其是否回家,经过近一小时终于找到该生,我以老师家长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担心为切入点在班级公开批评了他,并让全体学生认识到要有严格的纪律意识,因为他们的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关心他们的人的心。看到犯错误的学生站起来真诚道歉,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老师家长的感恩,我知道我的批评起到了教育作用。

著名的散文家夏丐尊曾说过这样一段很有哲理的话:“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教师的爱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热爱学生”不仅仅是挂在口头上,它只有转化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点滴言行才能取得实质效果。当学生失败时,当学生思想迷茫时,当学生最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时,当学生最需要别人拉一把时,他希望得到的不是责骂,不是挖苦,不是歧视,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棍棒。这时他最为渴望,最为需要的是一句安慰,一句鼓励,一片爱心。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对每个学生都应付出真诚的情感和尊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育对象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智去开启学生的心智,把握与学生间情感发展状况,发挥师生间情感的积极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爱,让我们用爱的理念,为学生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给他们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