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毕业生家长面对面——合肥一中阳光心理教育基地举办第34期家长学校讲座

发布日期:2015-06-17 00:00作者:合肥一中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高三是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也是最后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因为高考压力出现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为了让家长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高三,合肥一中阳光心理教育基地在20141017日下午,举办了主题为“与优秀毕业生家长面对面”的讲座活动,请优秀毕业生黄进的父亲黄安钢、母亲曾先,来向各位家长讲述他们的育儿故事。

 

黄进,合肥一中2002届优秀毕业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之后赴美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博士,获得首届美国物理学会强子物理博士论文奖。201312月至今,在美国博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助理物理研究员。黄安钢,地质高级工程师。曾先,在合肥市第十七中学任教至今,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合肥市数学学科专家组成员,国家心理咨询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其家庭被评为“市五好家庭标兵户”。

黄安钢结合儿子的成长经历,就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自控力。观察力即对事物的洞察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前提,自控力即要求孩子能动也能静,这样的孩子比较能够全面发展;二是家长的责任不是陪孩子做题目,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力与兴趣,发现孩子朝向哪个方向发展最好。就像刘翔,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教练发现了他在跨栏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否则刘翔可能一直是一个普通的短跑运动员;三是从知识的源头寻找乐趣。黄安钢家长提到儿子之所以理科特别好,是因为他一直在培养儿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在学习定理公式时,会买器材,让儿子亲自做实验对公式进行验证和总结;四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让孩子多动手操作做实验,把理论应用在操作的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最后,曾先从一个母亲的角度,也和与会家长做了交流,她提出了以下一些观点:减负不是要减少作业量、降低课程难度,而是要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再苦也不觉得累;名次比成绩更重要。高中的考试,试卷有时难,有时简单,名次比分数更能反映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孩子面前赞美老师,以使孩子愿意学习这门课。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这样孩子不喜欢老师自然不喜欢老师教的科目,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重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同学不是不会做,而是高考试卷分量大,他做不完,这就需要提高做题效率。可以多做训练,训练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第一次剩下3题,第二次剩下2题,慢慢提高速度。

黄安钢和曾先两位家长的讲座,让高三的各位家长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对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高三这一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信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在高三这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合肥一中阳光心理教育基地:刘祎(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