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首语:
凡是生灵都是用不同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
凡是人,从降地起,就开始书写自己不完美而动人的交响曲。
儿子的落地,给人带来了爱与被爱的激情,恨与被恨的痛苦,这痛苦中有着回味无穷的酸、甜、苦、辣味……
——妈妈 1983年9月
非智力因素是打开成人、成才大门的金钥匙
随着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化,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与作用更为重视和关切。如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的“你家有家规吗?”可见家庭教育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我以为非智力因素在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不同于幼儿园和学校。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踏上工作岗位直至成家立业之后,还会和家庭保持亲密的联系,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终生的。
所以,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家庭教育要从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帮助孩子建立有利于今后发展与成才的动力系统:情感、意志、兴趣、习惯、志向……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那是一个完整意义的现代家庭必须具备充足的智力资源和非智力资源的时代要求。为此,我觉得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就是交给他一把打开成人、成才大门的金钥匙,让他在获取智力资源的同时获取非智力资源。我从儿子成长一路走过的路程中体会到 ,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在:
一、营造大家庭与小家庭的和谐亲情氛围,培养平等待人的大爱胸怀
我们这一代是多子女家庭,两个大家庭有10个小家庭,尽管儿子这一代是独生的一代,但他爸爸家在舒城农村,叔叔、姑姑都有2个孩子,二叔叔结婚早有三个孩子,这样儿子上有姐姐、哥哥,下有弟弟、妹妹,过年过节我们不管到哪边家庭,都要求他尊敬长辈(包括哥哥、姐姐), 关心弟弟、妹妹,说话要有礼貌,要求别人做什么,首先“请”字在前,然后要“谢谢!”有好东西吃要分发到每个人,不吃独食,有好玩的也要和大家一起玩,弟弟、妹妹如喜欢就送给他们,这样在大家庭成员之间形成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使家庭充满温暖,孩子也就在融洽、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学会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这样在与人相处时,他情绪稳定,且乐观,热情,心理健康愉快,有从长辈那里赢得关心、好吃的满足,也有从弟弟妹妹那里获得尊重的满足。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动机。如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等,都是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在大家庭活动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像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得到反馈。鼓励得到自信,赞扬得到自尊,训斥得到自卑,所以,在大家面前当发现孩子表现有过时,不当面批评,如有一次暑假回去,儿子和和弟弟、妹妹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好好的一个大哭起来……我把儿子叫到一边,问清情况,悄悄的先赞扬他一番,然后提出批评,最后让他拿着好吃的东西去分发给弟弟们吃,并表示“对不起,刚才不应该说你’笨’”。从这件事让我认识到: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表扬,同时要注意表扬中的批评,有时候比不真诚的随便表扬效果要好,如果当孩子面,大声训责那是对孩子 的一种“惩治”,不仅损伤了他的自信、自尊,且影响他在大庭广众面前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我那样做,既不影响孩子能力的展示,也让孩子在“对不起”中学会了做人,敢当敢为反受到更为尊重,这也帮助孩子逐步形成自己在退让中求进步的独特个性,以及平等待人,热爱大家庭每一个人的大爱胸怀。儿子大爱胸怀的体现还在初中、高中,如有同学下雨不回家,就叫到家里吃饭(不管是工人家庭还是干部家庭的孩子),有同学生病去看望,有一位同学生病去世,他多次去他家安慰同学的妈妈。上大学他的外教(加拿大-mairui、澳大利亚-danni、英国-pao、香港-lisa(夫妇参加我校百年校庆)、美国-saipu、baidanni、泰国的林新加)等都到我家作客,儿子带他们游玩合肥、九华山、黄山、南京、上海等地,从不叫苦。大学毕业后到农民工子弟学校、聋哑学校进行义务教学,并自己买奖品鼓励特殊群体孩子认真学习,做有用的人,鼓励留守儿童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实践报告《一名大学生的支教调查》发表在2006年6月的《新安晚报》“教育视点”整整一版。他就凭这篇文章,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给他增加奖学金。2006年8月12日他走出国门在美国读硕士、博士,不论是在哥伦比亚,还是在普度,都能与房东相处如一家,特别是在普度读博士,在房东家一住就是五年,毕业典礼那天,房东为他办了一个毕业典礼party,房东家的亲友参与,还邀请儿子的同学、朋友参加。我在感动中看到儿子的做人成功了他的学业,我希望他今后依然以他的平等待人,同情弱小的大爱胸怀成就他的事业。
二、建立与孩子共同遵守的家规,不断引导孩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家长在孩子面前有绝对的权威,同时应在家庭建立共同的遵守的家庭规则如:东西在那里拿就要放那里(鞋子、衣服、钥匙、下楼顺带垃圾等)。进门叫人,听到家人回来的脚步要开门、拿鞋子、拿包或拿菜等,来人热情相待,送客人到门口,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中,采取易于为孩子接受的平等对话方式去理解孩子,相信孩子,作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共同生活的优良环境,让孩子在家庭有放声大笑的自由空间,孩子与父母就没有思想的距离,也就不会产生隔阂及逆反心理,这样孩子和父母可以在吃饭时聊天大笑,也可以一起出去散步搞笑,一起到街市休闲:逛书店买书,逛商场购买,逛菜市买菜,良好的亲子沟通,优秀的内在品质培养就是在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形成,尤其是在吃、喝、穿、买、卖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有些家庭大的决策也让他参与进来,如买电饭锅、冰箱、彩电、空调、微波炉,后来的家庭装璜、家具购买,我们商量一个意见,他去商场看,决定买那个款式,他说的有道理,我们就付款,钱付了还要赞扬他:有眼光、有超前理念,有不俗气的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有男子汉的责任感了,为家庭尽心尽力:如看餐桌与沙发他利用放学时间跑了好几家商场,比较款式与价格,最后在长江商场谈好价格,他爸爸出面付款。家具运回家,问我“满不满意”,我一语双关说:“你尽心啦,我都满意!”
三、善用名人、明星的经历,引导他确立不断追求的自信心
从树立奋斗目标着手,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家庭要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并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时,切忌空洞说教,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分析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应结合历史上的知名学者和科学家,以及报刊上报道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引导,例如,买一些知名人士的传记:孙中山、周恩来、毛泽东、陈毅等人物介绍的故事书,买一些名人名言书籍,征订一些书刊、报纸,同时叫孩子把摘抄的名人名言及自己喜欢的句子,想办法写进自己的文章,教他从小具有名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帮助孩子开阔视野,提高思想境界,鼓励孩子将来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孩子追求明星,允许他在自己房间张贴喜欢的各类明星、球星、科幻卡通英雄图像(如张信哲、刘德华、张国荣、范小萱、玛利亚凯丽、乔丹等)墙上、柜子上、门的背面,满房间都是(记得初中几个同学来家玩,拿了几张走,他很快就补上几张新的),让他在属于自己学习休闲生活的空间,通过个体理想图像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起到增强学习动力的作用,激起不断追求的自信心,考试失误,允许他说:“看我下次的”。我说:“好,你让我等到什么时候不看下次?”他微笑:“你相信你儿子,总有一天不说……” 儿子在学习过程中,我的原则:凡事(考试)尽力而为,不要求优秀,不在乎考试结果,在乎总结,在乎知道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三思而行,退一步海阔天空,惹不起躲得起,在家做好儿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做人不让人指着背脊吗,做学生要有不断追求的自信心……
四、不同成长阶段采用不同打击手法,让他在痛中感悟到做人的准则
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注重赞扬中的批评,也有过让他感到痛的打击(所谓挫折教育),如在小学大多是农村孩子,出口说脏话,回到家有时不知觉的也说,我们口头矫正:说脏话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显得没有教养……但有时他还是不自觉的说,有一次又不自觉刚说,我就拉过他的手使劲打他的手掌,手掌打红了,他痛的一个劲的说:“妈妈,对不起,以后不说了。”我说:“以后知道对不起的事情就不要做,对不起的话不要说,万事要三思而行。”
还有一次在初中二年级时,他和一个女同学因为书的问题发生摩擦,有学生来办公室喊我,我走进教室看他在哭,女同学在一旁看着,看我进去女生让开,他哭的更委屈了,我抬手一巴掌打在儿子的左嘴边,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孩不哭,男孩在哭,成什么?”当时显三个指印,女孩说:“老师我不对”,我说:“你没有错,好男不和女斗,他如有包容心,就不会扔你的书。”其实我心里也很难受,回到家我和儿子说:“儿子,很不愿意打你,但妈妈不愿意看到你站在女孩子面前哭,不愿意让人说你是无用人,做男人要比女人坚强,要顶天立地,将来要承担社会与家庭的责任的⋯⋯”从那以后儿子不轻易流泪,也不轻易说对不起。因为他在生活的经历中领悟到了做人、做男人的准则。
还记得在初三时,范小萱歌曲出新专辑,有一次课间我站在窗前看到儿子在和高中同学交换什么,等他上楼把他叫到办公室,手中拿的就是范小萱的专辑,我拿过来叫他去上课,晚上吃饭时,问他是怎么回事情?是和高中同学一人买一盒交换的听,他先听高中同学的,然后两人交换了就自己保存,我站起来拿起挂在墙上的羽毛球拍子就砸向专辑,边砸边说:“我让你保存,人家已经是合肥一中的高中生了,走进大学的门只有一步了,你还早呢,那有那么多的闲心去听音乐休闲呢?不要自己学不好,也带坏了别人,收心吧,爱好要有分寸,要看是什么时候,要有主次,在关键时候不能因为自己的爱好影响自己的前程,更不能影响别人,告诉你的朋友,磁带给我砸了,不存在下次的交换了,等以后再说吧。他看着4盒磁带被砸了,是几个月的零花钱,还是含泪把饭吃了。那以后往高中部跑也少了。别人说我们娇惯孩子,不打骂孩子,其实我们的打骂不在孩子的学习,是在他不同阶段的做人觉悟,毕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认识能力不如大人,必要的时候大人要管,但绝不在事后翻旧账,一次管,要让他在以后回忆起来也觉得父母那时管的是对的。达不到这种效果就不要管,那样反而会把孩子的个性管坏,会把一个温顺的孩子变成暴躁个性的人。
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孩子同学习,同成长
我国翻译学家傅雷先生堪称教育孩子的楷模,他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教孩子仪表、修养、礼节及做人的道理,与孩子交朋友,孩子一直受到他的教诲和指导。他的优秀育儿方法是值得我们家长学习的。我家就有一本1994年版本的《傅雷家书》,儿子上大学过程中,我就学着做。开始给他写书信用笔写,后来,他教我学电脑,通过QQ和邮箱和他联系,也常给他写一些贺卡。记得儿子毕业那年,我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代表参加毕业典礼,并在大会发言,就有人问到我给儿子写信、写贺卡以及经常qq聊天的事情。我这样做,是让他知道:他离开家庭学习,父母仍然在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他在的地方就有父母在,他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是一个家和他一起在学习。
有一点家长们还需注意到: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快速增长,这就要求做家长的要具有时代感,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与孩子“共同成长”。我记得儿子教我学电脑教的很认真,让我记录操作步骤,有时他不在家,我晚上打电话给他,他在电话里给我讲操作方法,能在qq聊天时,他常在聊天时教我操作文档的方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