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普法教育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发布日期:2015-07-23 00:00作者:合肥一中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合肥一中广播站  2011年6月

同学们:

今天是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合肥一中广播站今天校园广播的主题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大家都知道,世上有这样一种花,它的外表看起来美丽诱人,可它的果实却毒害了成千上万的人,没错,这就是罂粟。据公安部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5万人,更让人担心的是,其中有72.2%的吸毒者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毒品不仅伤害着他们的身体,更侵蚀着他们的心灵。 

而什么是毒品呢?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可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 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 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 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 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吸毒对个人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吸毒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患上肝炎、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的危险行为,极易导致艾滋病的交叉感染。截止到2002年底,累计监测发现的3万余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70%以上是静脉吸毒者。可见,艾滋病的魔影时刻伴随着吸毒者。 

2、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吸毒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生理和心理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和自杀。 

3、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青少年有个共同的特点,社会方面,他知道很少;好奇心非常强;对新型毒品认识得非常肤浅,所以对他们的教育是尤为重要,如果对他们教育不到位的话,宣传不到位的话,他们往往就会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而近些年来,毒贩们抓住青少年心理脆弱,好奇心强等特点,使用各种方法,来引诱更多的年轻人吸毒。他们还不断变换手法,生产出新式毒品。目前,包括摇头丸在内的苯丙胺类毒品正逐步取代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毒品,成为全球最流行的毒品。毒贩们为了掩饰摇头丸的毒害作用,将它制成色彩斑斓的片剂,并且把它说成是一种无害的药品,推销给那些好奇,新潮的年轻人。公安部禁毒局发出警示:在大中城市的一些公共娱乐场所,年轻人滥用摇头丸的现象,日益突出。 

  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郑继旺说:“青少年正在身体的发育阶段,精神类型还不定型,在这个时候用了兴奋剂,他就更容易受骗上当,特别是用了一次,有劲以后,他下次还想追求这种精神效应。” 

一日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这已经是许多吸毒者刻骨铭心的体会,毒品就像魔鬼从地狱中伸出的毒手,时刻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禁止毒品,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