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坏毛病

发布日期:2015-06-19 00:00作者:合肥一中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好学生﹒坏毛病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把挑剔的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后进生身上,因为后进生成绩不好,所以毛病当然也就多。这就让日常的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了后进生身上,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因为成绩好,所以所有的缺点也就在好成绩的掩盖下被家长和老师忽略不计了。在这样的思想长期鼓动下,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出现了许多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毛病。

我很幸运地被年级安排为自主选修班的班主任,本以为这些自主招生过来的孩子都是全省各地的尖子生,而我们班又是从其中选拔出来的数理比较好的学生,一定很好带,我只要抓好他们的学习就行了。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接触,我深刻地感觉到事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这些所谓的优等生身上所长期具有的且已根深蒂固的坏毛病多得让我不敢相信。且不说这样下去,他们中的个别人很难适应将来的社会和生活,就是现在处于象牙塔般的高中学校里,他们也很难快乐的生活。而且,我还认为一个真正聪明的孩子,应该是纠错能力很强的,这也是他们优秀的资本,但是在这些学校和社会公认的最聪明的孩子中间,他们在坏毛病方面的固执更是一般孩子无法比及的。

统观这些坏毛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私。这在这群孩子身上表现得最突出。不管什么事情,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对自己有利。如果班里布置的一件事,这件事对整个班级有利但是对他不利,他是坚决不会去做的,也是不可能赞成的。不管有什么好处,如果他得不到,就会竭力的反对,甚至恶语中伤。别人只能对他好,他从没有想过对别人好;他只有得到,没有给予。

二、自我。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执拗难回,纠错能力很差。这是在长期的无原则的肯定中养成的坏毛病。因为他们成绩好,所以不管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对的。即使不对,周围的人也不会一针见血的指出,一是想指出的人没有话语权,二是老师和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成绩好而采取一味怂恿式的袒护。这样的孩子没有爱心,也从来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自己如果有什么不好也都是别人的原因。自己永远都是对的,对于自己之外的事情十分冷漠!

三、懒散。自制力不强,做事情拖拖拉拉,做作业磨磨蹭蹭,做事情丢三落四,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在寝室里不讲卫生,不叠被子,不打扫卫生,衣服每周末要带回家里洗。在班里迟到早退时有发生,交作业能拖则拖,只要监管偶有不到,马上就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周末,在家睡觉睡到自然醒,起来后无所事事,带回家的书本作业都只是行李,还为自己的毛病编制莫须有的理由。

四、主动意识差。上火上被别人服务惯了,什么事情都要被人安排好,否则不知道该干什么、什么最重要。处处依赖别人,从不主动去做事情,总想着会有人帮助自己。尤其是体现在学习上,从不主动给老师交流,不向老师问问题,更不愿跟同学切磋,即使有问题也是等待,等人帮自己解决,不为进步找方法,却为退步找借口。

五、心理脆弱。经受不了挫折,更无法容忍打击。生活上偶有不如意,抱怨学校,抱怨父母,责怪室友,动辄灰心丧气。这一点在学习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的成绩只能比别人好,一旦一次考试不如别人,马上就自卑自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不能够正视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心理脆弱,遇到困难喜欢逃避和绕道,缺乏愈挫愈勇、永不言弃的信念。不能受到批评,只能接受表扬。

除了以上的毛病之外,还有视野狭窄、娇气、人际关系不够和谐等问题。当然这些毛病不是集中在某一两个学生身上,而是比较分散表现在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成绩优秀孩子有这样的缺点呢?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一俊遮白丑”的观念,这些孩子由于成绩优秀,所以在其他方面诸如性格发展、习惯养成等就往往被老师和家长忽略。二是孩子自己把父母的爱和老师的关怀当做了放纵的资本,总以为他们不能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反正自己成绩好就行了。三是思想意识问题,在他们心目中只有成绩,只有分数,没有其他,他们的生活中友谊、亲情、平等、尊重等概念十分淡薄。四是习惯成自然,在平时的生活中,依赖别人惯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而一旦远离了父母亲友,就不能适应新的生活节奏,自立的能力很差。

针对以上的现象,我以为对这样的孩子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和着力纠正。因为将来在社会上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和能否达到人生高度的往往不仅是智商,更是情商。一个只会学习不懂生活的孩子不仅没有幸福感而且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常说,要让孩子要先成人再成才,也是同样的道理。鉴于目前中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成绩优秀的孩子身上的缺点,合肥一中在学生会的大力倡导和周密组织下,在全校开展了合肥一中“十二大德育主题”的教育活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把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输送到高校,为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后备人才夯实坚实基础。

 

吴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