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接纳 期望——利用心理学知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的感受和体会

发布日期:2010-11-09 00:00作者:合肥一中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学校开展德育研讨活动的意义既在于探讨教育感悟、分享管理心得,也在于今天我们对学生成长细节的专注和探究,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学生从中收益,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本人是个心理学爱好者,就从心理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和学生相处中的感受。如果从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观点去看,一个人他人格的形成,当前的心理和行为,就在他六岁前基本定型了,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面对压力每个人的应对方式都不一样。出现难以应付学习压力,人际冲突,情感困惑,环境适应不良有可能是她早年在家里潜伏已久的问题,因为一个人他如何对待生活的挫折压力,及他的整个行为模式,是小时候和养育人之间的关系互动形成的。也可能现在的心理问题是压抑了以前受到的伤害。了解这些,去面对她们的一些问题时自己就会多一层理解,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同情,少一些责备。从年龄发展特点来看,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也是人心理和人格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我觉得做为一个生活老师从我自己的心理层面比较容易做到的有下面几点。

一、共情和接纳。共情就是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当她们有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时,她们最需要的是有个能真正懂得她们内心感受的倾听者,用心倾听别人就是一种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调整,自我反省的能力。痛苦烦恼时候就是希望有人能真正的懂得我,给我一份心理支持。最好的安慰别人低落情绪的方法不是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难过,或不要哭了,这是在告诉她你不接纳他的痛苦,她不觉得自己是被了解的。最好的方式是陪着她,倾听她,告诉她你明白她的难过,让她把负面情绪宣泄掉,再和她说道理,这时说的她会听你的,因为她感受到你是懂得他的,是和她站在一起的。这次段一考试,学生们心情都很沮丧,一天晚上,熄灯后,发现我那10楼一位学生还在阳台哭,我就过去拍拍她的肩膀,说老师能理解你,哭哭心理会舒服些,旁边的室友告诉我说,她哭过几次了,我说没关系,能坦然面对自己痛苦的人是心理能量很强大的。然后她破涕为笑了。第二天,她来找我,和我谈对待分数名次的态度,担心家长接受不了自己的成绩,担心老师同学对她的评价,又说她爸妈对她管教的方式如何不对,会偷翻她的书包之类的,这时我能做的是就是明白她的心情,给她准确的情绪回应,她在诉说时这样对她说:你心里对这种做法气愤可是也很无奈的是吧?和她共情。那她会放心的和你倾诉完堆积的情绪,倾诉完这些负面情绪后,她基本上也就好了,这时在和她说,家长和老师的做法是都是对你爱的体现,当然爱的方式有待于你和他们进一步的沟通。你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父母老师都会接受你。这样她就得到了一次成长。我们大部分学生心理都是比较健康的,所以当她们遇到挫折痛苦时,学会倾听,内心理解接纳她们,给她们一份支持的力量,她们由于信任你和你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你所做的引导才有好的效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 、期望效应。可能大家都知道教育心理上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形象概括的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有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心理现象,就自己试着去这样做。在我管理的楼层里,有个学生内务总是很糟糕,那天我去找她,没有批评她,反而问她是不是因为起来晚了没有来得及整理,还是不会,当时她有些不好意思,说老师我起来晚了,我说,那我相信明天早上你一定能收拾好。第二天,看到她的桌面就收拾的比较整齐了,我正好及时对她积极强化,放学时说,今天收拾的不错嘛,然后表扬她东西放置的如何合理,主要是让她觉得老师在关注她,自此她的内务一直比较好。有心理学家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你关注他天使的一面,他就会给你呈现给你一个可爱的天使,如果你关注他的魔鬼的一面,他就会变成让你讨厌的魔鬼。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也有句话说,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看别人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我希望自己能幸福的生活在天堂里,所以我会把我带的学生都当成一个个独特的天使来看待。

三、减少控制欲,增强影响力。我们都知道想控制或改变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有自我存在感,开始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自己的价值观等。自主感强烈,总想摆脱或对抗权威。我在管理她们宿舍日常规范时,尽量避免让她们感觉被要求做到怎么样,尽量避免说你们必须怎么样,不是让她们感觉是我以自我为中心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是去让她们意识到她们自己才是生活的主导。比如刚开始给她们开会时,我让她们思考几个问题,我说你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高中生,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宿舍生活,想有什么样的同学关系,你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以及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你们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尽量减少她们受管制受压迫的心理。当然这些要在遵守校规校纪的基础上。

在日常生活上要求她们时,我也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她们我能不能适当的做好,我们先哲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能做的最好的就是把自己的房间尽可能的收拾干净整洁美化。每当有学生进我寝室时会说:老师,你的房间好温馨,我就会说自己的生活环境当然要自己去营造和呵护了。这样就会传递一个信息就是整理内务是我喜欢的,是一个动力。还有在季节转换之际,关于开空调的事是比较难协调的,可能稍有点热,她们就会吵着开空调,那时我是不会给她们开的,并告诉她们我是倡导低碳生活的。每当有学生来找我时发现我和他们一样时,就不再要求了。有句话说,你无法给予别人你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这句话在时刻提醒着我,先做好自己去影响身边的人而不是去强行改变别人。

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希望自己能继续在实践中去反思去继续学习,向各位老师学习。用自己的对生命的热情和爱,来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的事情,尽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人更幸福。也感谢在这一年多,很多老师对我的帮助,也感谢学生们给我带来的快乐,让我从微小的事情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

 

(生活部 任冬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