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最近一段时间,我校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合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方东玲《更新教育观念 引领教育发展》一文,感受很深。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与实施,学科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而且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更新评价观念等等。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是要讲清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教学的更重要的任务还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全面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从而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要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就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时代观念,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具备较完整的知识结构,除了具有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以外,应要求掌握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各种实际能力。否则,教师的教学就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由此我们看出,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是多么重要。实际上,转变教育观念不仅是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的期望及学生实际情况所决定,也就是说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有教师认为,专业课教师只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科教学技能,课堂教学只需将学科专业知识教好,使学生记住、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就行。实际上,教师的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教育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是灌输式教学、强迫式教学,是把学生当作容器的教学,教师关心的必然是学生是不是记住了知识、是不是会做题了、考试是不是取得了高分,教师不会关心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及将来的发展,为此,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广大教师及教育理论工作者结合专业知识总结出的学科理论文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理论上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学科教学。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教师的基本素养;(2)、学科的知识背景;(3)、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知;(4)、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5)、学科教学的各项能力。因此,教师要圆满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教学,就必须在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框架的前提下精心备课,做到心中不仅有知识,还要有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有知识框架的教学,教学才能有条理;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只有使全班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才有质量,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和提高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他人成功、先进的教学经验,将他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将他人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随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大大增强,整个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掌控主导之下,教学过程显得轻松、活泼,学生的参与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教学的质量就高。
四、教师要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反思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反思,我们可以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及时将自己的点滴心得撰写成教育教学文章,让其他教师分享你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种压力,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一种动力,广大教师要抓住时机,趁势而上,迅速教育教学能力,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时代的发展,使他们能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合肥一中物理特级教师
程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