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读《更新教育观念,引领教育发展》心得体会
合肥一中 语文组 李清华
在我们当今的历史阶段中,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因素。鉴于教育如此重要的地位,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踏入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这压力带来的往往是无穷的动力和充足的干劲。
回想这两年的工作轨迹,感想颇多。
一、木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其实教育就是其口中的种树,我们是种植并培养树木的园丁。园丁并不是伟大,他只是普通工作中的一种,无需社会给他太多的光环。
在种树的过程中,我想大家都是希望自己的树能开满鲜花,繁华似锦。
如果,你的树上开满了红花,你一定会开心;但是,你是不是更希望自己的树上开满各色的花朵呢,最好能够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都有。不是贪心,却是美好的愿望。
教育就是这样,并且教育这棵树上真的可以五彩缤纷。
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重视学生的创新性,把学生作为个体来培养,这样才能开出五彩斑斓的花。
培养学生的个性前提是尊重学生,发现个性。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误区,我们喜欢听话的懂礼貌的学生,于是,对于有棱角的学生,我们常常会善意地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应该听话,应该懂事。然而,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的个性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而我们应该试着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以亦师亦友的身份来与他们交往,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想法,这才有利于我们认识真实的他们。并且,我们应该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学生观,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做个自信的人才。
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成才还是成人?成绩还是修养?这个问题一直拷问我的心灵。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看重学生成绩,而我也深深地明白,仅有成绩,学生的成长是残缺的。当教育成了一项功利化的工作之后,他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损害。
我们期望孩子们成才,但是成才的概念很广泛,它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识,并且要有突出的才能、善于开拓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而这些,都与成绩无关。
读了方东玲局长的《更新教育观念,引领教育发展》,我明白了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给他们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明白生活的意义。
我也常常告诉我的学生们,要做一个快乐的努力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满荆棘的,但是我们要积极乐观,不要被挫折喝住了前进的脚步,要用自己的坚韧顽强和乐观书写大写的人字。
三、选择了教师的职业,也就意味着我们终身与书本为伴。然而,这里的书本不只是意味着学生的课本;我们专业素质的成长,自身修养的培养,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博览群书,与书为伴。
多读书,不仅去读有关专业学科知识的书籍,教育管理和班主任管理的书籍也会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而作为自身修养的部分,我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乐观励志的名人传记,在他人身上,我们总会学到成长或是成功的秘籍;而另一类则是启迪我们智慧的书籍,例如,《论语》、《孟子》、《三字经》等文化经典,它们教给我们的是生活的智慧。
读书之后,反思是必可少的。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联系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不断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或者可以写下反思日志,关注学生的教学反馈,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遗憾的教学过程要反思,进而找出适合的教育方法。而成功也不能沾沾自喜,为何成功,这样的成功经验能否用到别的案例中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的。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将书本上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做一个主动学习,勤于反思的教育者。
社会的现实让我们深感压力,但是书本的遨游又在不断丰富我们的人生。教书育人是快乐而充实的。
提到教师这个职业,总会想到奉献二字,其实,这二字听来,会让人暗暗发笑。我们无需标榜奉献。教学是件事情,就如同吃饭是件快乐的事情一样,不需要多想其他,就把它当做吃饭,认真吃,认真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