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新课改精神,架构桥梁以实现高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平滑衔接,合肥一中开展了“溯源寻根”活动,到合肥市有较大影响的7所初级中学进行调研学习。此次教研实践对即将升入高一的学生开展入学教育提供了必要依据和有益线索,是一次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通过调研,结论阐述如下:
1.教材内容及能力要求层面。
初中政治科教材“一纲多本”,合肥地区使用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编写从纵向延伸,7年级内容主要涉及个人成长问题,像战胜挫折、心理品质培养、利用法律自我保护等;8年级教材谈到公民意识问题,开始向“社会的人”延伸,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9年级内容主要讲到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引领学生对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初步了解,这也是中考的主要内容。教材编写轨迹很清晰地从关注个人,逐渐延展到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符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心智特点和认知特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二、三、四分别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及哲学等四个相对平行的模块,教学内容横向上展开。经济、政治与文化是社会的三大基本领域,而哲学是一门关于思维方法的学科,侧重于帮助学生培养生成科学的“三观”。相比较而言,高中教材内容理论性更强。
从内容相似性而言,9年级教材涉及国家建设问题,其相关内容与高中教材衔接较为紧密,比如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民族精神弘扬等等,这些与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及必修三《文化生活》直接关联,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学生牢固掌握能为学好高中政治提供基础知识储备。可见,政治中考内容的侧重点是有利于初高中政治学科教育教学的衔接的。
高初中教材编写都强调学生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比如,高中四本必修教材每单元结束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初中教材每课内容的呈现方式是由“探究园”、“心灵导航/法律导航/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既有功能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版块组成。不同的地方在于,初中课程目标在设计上更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与思考,高中课程目标则更侧重学生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法上的引领。初中思想品德更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具备基本的法制观念等;高中思想政治更侧重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能力,提升素质。
2.师生层面。
在7—9三个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认知差别显而易见。7年级学生儿童化色彩很浓,课堂气氛活跃;8年级学生思想成熟度显著提高,思维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深度看,逻辑性和理论性都高于7年级孩子。9年级学生,中考在即,教师课堂教学理论性增强,比如46中
刚升至初中,学生不会记笔记,不会答题,一切从0开始。7年级教师便引导学生首先要树立做题的意识,让学生知道这门课是要考试的,中考是要算分的,传授相应的做题方法,要求学生记笔记,这些的基础铺垫性工作使得学生到8年级时有了质的飞跃。42中的
但还是要指出,由于对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长期缺乏系统训练与培养,导致初中学生主动预习、主动记忆教材、主动记笔记、主动思考问题发表见解、主动更正作业的现象并不多见。每逢期中期末开卷考试,大多数学生大段照搬教材的划线部分和笔记内容,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从根本上有悖于开卷的初衷。而且学生带着这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到了高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很多学生很长时间内不能适应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与考试,比如,特别突出的就是拿到主观题,如同在云里雾里,答案不知所云。所以,摆在高中政治老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培养学生背书的习惯和传授做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形式。
从到42中、45中、46中、50中等几所初中的课堂调研实际情况来看,各科
在初
3.作业与考试层面:
从作业的布置来看,初中主要是行为作业为主,锻炼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高中课后作业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繁重的书本内容和巨大的考试压力不得以要求学生加大笔头作业的训练量。初中答题要求范围广,拓展点多;而高中是按点给分,答题要求规范准确。这需要高中教师花很多气力培养学生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以适应高中平常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作为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安徽中考政治学科实施开卷考试。很多初中教师对开卷考试都有这样的看法:本来是减轻负担,但实际上不一定,为了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搜集资料,备课压力大。但如果闭卷,学生
合肥一中 侯新旺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