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江南北雨雪交加,合肥一中的校园却依然阳光明媚,书声琅琅。 11月18日上午,在合肥一中高一(27)班的语文课堂上,经过两个月的潜心阅读,近一周的精心策划,同学们又在靖珍老师的带领下掀开了读书活动的新篇章——关于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研读。
首先由靖老师引领大家温故知新,在靖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理清了《乡土中国》中几个主要章节间逻辑结构及其主要观点。着重提炼出有关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等概念的基本内涵,疏通了其中的观点来源和文化脉络。靖老师提供了研讨的不同角度,各合作小组有序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的话题。
靖老师讲解阅读合作学习目标
围绕着各个合作小组研读的不同角度,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对“差序格局”的见解以及它在《红楼梦》中的一些具体体现,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各组推荐发言代表展开交流。语文学习小组的研读交流分享由此拉开序幕。
靖老师指导小组交流
语文课代表汪嫣然同学主持了接下来的分组交流发言。
张喻超同学为代表的学习小组作为“领头羊”而开场,他们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从家族、男女有别和礼治秩序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张喻超同学在发言
第二组发言的是杨善超、王羽丰和章鲁三位同学,他们以《红楼梦》中的贾政为例,详细地阐述了以己为中心的差和社会结构,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张浠怡组发言人付喆同学则以贾雨村为例,对封建社会差序格局的相对性和伸缩性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护官符”即体现出乡土社会的这个特征;而张正同学的表演一鸣惊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羽丰同学在发言
付喆同学在发言
盛欣妍组发言人盛欣妍同学着重解读了有关爱的差序格局,阐述了大观园中的“仁”,对成熟稳重的李纨给予怜悯的爱,以及对伶牙俐齿,精明能干的探春的爱的不同内涵。这让同学们再次领悟了差序格局中,孔子所说的爱有差等的观点。在盛欣妍同学的发言中还“客串”了周睿馨同学所扮演的凤姐,她魔性的笑声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接下来,高子恒组发言人汪嫣然同学围绕着“公与私的相对性”和“以己为中心的亲疏远近”的观点展开了研读,她以《红楼梦》中的凤姐和探春为例,对这两个观点进行了生动地阐释,指出在封建伦理社会,人伦关系是影响差序格局的重要因素。
盛欣妍同学在发言
汪嫣然同学在发言
以徐可为代表的潘晨宇小组将贾母与秦可卿的出殡作对比,突出了贾家抄家后经济衰败,势力衰退,社会圈子缩小的状况,也体现了“差序格局”中的相对性和伸缩性的两大特征。下一组是李宛秦小组的发言。她主要从家族和男女有别两个方面进行解释。而李宛秦落落大方的姿态和从容的台风也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最后一组是陈安琪小组了,她给我们拓展延伸了《边城》中的“差序格局”以及“礼治秩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于爱情的保守与含蓄和西洋社会中自由相爱的差异了。
徐可同学在发言
李宛秦同学在发言
通过这次读书交流活动,同学们获益匪浅。以《红楼梦》解读《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我们可以发现,“差序格局”中的许多现象在《红楼梦》中都有着生动的体现。窥斑见豹,由微知著,大家普遍认为通过《红楼梦》的经典案例解读“差序格局”这样的抽象概念,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因为文学即人学,它与社会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对于传统中国里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结合历史和现实去积极反思、深入研读,在丰厚的文学积淀中去批判地继承。
合肥一中高一(27)班:汪嫣然/文、英明幸一 邢婉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