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园地 > 科研信息

探金陵变迁,话两湖生态 ——合肥市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工作站和方小培名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纪实

发布日期:2020-12-17 09:09作者:(合肥一中地理组:程娴/文,许传宝/图)来源:高二年级阅读:字体【  


 

2020年12月4日-6日,由安徽省地理学会主办的“中学地理教师实践力提升之地质地貌研学实践”高级研修班在江苏南京隆重举行。许传宝和程娴老师在方小培副校长的带领下与合肥市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工作站和合肥市方小培地理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行15人参加本次高级研修班。本次培训活动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实践力为宗旨,邀请到安徽师范大学李俊峰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马春梅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志明助理研究员担任本次活动的主讲和野外实践导师,安徽师范大学苗雨青副教授参与地貌学相关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2月5日上午,在马春梅教授的带领下,站室成员驱车前往南京汤山。沿途马教授介绍了汤山的区域位置与地质地理背景;到了考察点后,马教授指导大家观察五通组、茅山组、坟头组、高家边组的典型地层,识别泥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常见的沉积岩种类,共同分析汤山区域地质演化的过程;成员们还采集了典型的岩石标本,为地理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实地考察结束后,成员们来到了被誉为“地层天书”的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该馆是以“汤山地质”为基础,“生命进化”为线索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大家或驻足观看、或相互讨论、或向教授们请教、或拍照留念,深入了解了6亿年来南京地区环境变化和生物进化的历程,南京直立人的挖掘发现过程及重要的地理人文意义,葫芦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利用洞内石笋对古代气候变化进行研究的地理前沿发现。下午,成员们来到阳山碑林,识别了典型的断层构造,在马教授的帮助下,判断了该处正断层的典型地质构造,找到了沿着断裂带填充的方解石石英脉及方解石梳状节理。

12月6日上午,成员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聆听了张志明助理研究员《两湖流域水生态调查及健康评价》和李俊峰教授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及其启示》的专题报告。张志明助理研究员介绍了水生态调查的要求、点位的布设、调查与分析的方法,水生态健康评价的方法及巢湖流域、太湖流域水生态健康现状;李俊峰教授以香港的交通规划设计为例,突出了现代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精细化安排,体现关怀意识,谋求与城市的和谐共处。

合肥市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工作站站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合肥一中副校长方小培代表站室成员表达了对教授们的感激之情,两位教授的报告站位高,紧扣时代主题,给一线老师提供了学术上的指导;方校长也对站室成员提出了一些期望,他希望老师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研究中去,关注学科素养、学科质量标准,教学中突出跨学科融合、五育并举,加强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研能力。学员们也分享了各自的学习体会。下午大家在李俊峰教授和苗雨青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及利用,主要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本次研修活动行程安排紧凑高效,研修活动时间虽短,但既涉及到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又涉及到人文地理的发展前沿。站室成员们热情饱满,好学善问,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强学习,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自我,不断前行。

 

(合肥一中地理组:程娴/文,许传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