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革命圣地习精神 千年瓷都寻风采——记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46班赴南昌第一日研学旅行

发布日期:2023-03-31 15:24作者:瑶海校区高一(46)班:崔璨 、张墨佳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东方欲晓,晨光熹微。伴着清晨的微风细雨,高一46班同学身着整齐的校服,拖着行李箱,满怀兴奋地登上大巴车,开始了期待已久的研学旅行。

高铁奔驰于青山绿水间,转眼便到了江西省省会——南昌。穿过乌压压人群中,我们相聚在这里。俗话说入乡随俗,到江西自然要遵循赣文化。江西山多水多,气候湿润,为了驱寒供能,江西人自然练就了吃“辣”的能力,而我们也体验了江西老表们的“无辣不欢”。

吃了一顿美味大餐后,我们乘车奔赴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 为此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每天中午的经典诵读改成了朗诵《滕王阁序》,班主任利用班会课介绍了滕王阁的历史演变和承载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车上,导游也跟我们简单介绍了滕王阁,它是中国南方唯一一座皇家建筑,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扬名天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时处仲春,烈日却已初露锋芒,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映照着远处静静伫立在赣江边雄伟壮丽的滕王阁。穿过一条曲径通幽芳草幽香的小道,滕王阁真正出现在了眼前。雕栏画栋,金碧辉煌,真是应了《滕王阁序》中的那两句“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同学们在太极八卦阵广场拍了照。

在简短的开营仪式上,研学老师带领我们42、45、46班的同学铿锵有力地齐声朗诵《滕王阁序》的前三段,声音洪亮响彻穷彭蠡之滨。每班还各推选两位同学到前面背诵全文,那流利准确的背诵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体现了合一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进入滕王阁的第一层,古香古色的建筑和朱红色的窗门颇具历史的厚重感,瞬间让我有一种跨过千年历史进入初唐年间的感觉——一场盛宴隆重召开,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齐聚一堂,进行文化思想的碰撞,王勃正是在这里挥笔洋洋洒洒写下千古名著《滕王阁序》。登临五楼凭栏眺望,俯瞰水天一色的赣江,饱览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胜景,美不胜收。

此外,我们也了解到了南昌市涌出的许多古代名人。有唐宋八大家之三的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有创建了五斗米教的道教始祖张道陵,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逸诗宗陶渊明,有参与编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的学者解晋,有互为莫逆之交的一对好友徐儒和陈蓄。除了名人,江西还有赣江,井冈山,龙虎山等名山名水。

除了传统文化,南昌还是一座红色城市。参观八一纪念馆时,心中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历史上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一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张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走进江西大旅社,看到江泽民同志题“军旗升起的地方”,参观了一间间房间、餐厅、会议室,仿佛正看着百年前这批敬爱的、先进的革命者们侃侃而谈,积极商讨,也感受到他们当年的反抗决心和坚定不移的红色信仰。正式进入新建设的八一起义纪念馆,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萦绕在耳边: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他们是令人尊敬的伟人和开国元勋。一场场战役,一次次流血牺牲,人民军队在困难中前进,建军在挫折中取胜。打响首枪、南征广东、转战井冈山,一次次决策和行动中,党和人民的军队遂渐走向成熟。而这一切始于南昌,兴于南昌。习总书记认为强国梦与强军梦不可分割,要强国先强军,正是启发于南昌起义中先辈们的经验。

    纪念馆里,巍峨庄严的浮雕震映入眼帘——将士们的表情生动形象,他们呐喊,他们举枪,他们突击,他们义无反顾,英勇无畏,眼里燃烧的是誓死不屈的烈火;中心巨大的手紧握步枪直指上空的蓝天白云,那一刻彷佛冲破了黎明之寂静,一个从不言败的巨兽正悄然觉醒。八一将士们的精神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破烂的帆布包,简陋的医疗环境,单薄的衣物,尽管如此,在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下,这唤醒黎明的巨兽轰轰烈烈迎来了它的绚烂晚霞。

星移斗转首义事,立业建功垂青史。枪声已逝,硝烟已散,但八一军旗仍高高飘扬,并将永远飘扬。让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伟大的八一精神,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享用晚饭后,我们入住酒店。在如水的月色中沉静下来,在点点星光中向往着明天的旅途。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46)班:崔璨 张墨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