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思维盛宴寄瑶海 理性之光耀合一——合肥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展示活动于瑶海校区举行

发布日期:2023-04-18 16:53作者:汪文倩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4月13日下午,合肥市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举行,大会由市教研室张永超老师主持,部分县、区教研员和市全体高一年级数学教师参会,共襄数学学术的盛宴,诠释数学理性思维之光。

张永超老师首先介绍了与会的领导和会议的流程,对合肥一中瑶海校区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优良的育人环境赞赏有加。合肥一中瑶海校区执行副校长尤光雷作了欢迎致辞,对瑶海校区作了简要的介绍,希望通过这种教研活动促进交流,共同提升,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李勇老师上一节新课程展示课;马晓骏主任主评本课;段明贵老师做专业指津;柏长胜老师作专题报告。

下午2:00,李勇老师带领高一(50)班全体学生在行园学术报告厅进行新课程课展示。李老师以《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一)》为题,先从大单元的角度对学习过的空间几何体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引出对球的各种内接几何体的研究。

李老师以学生可以直观感知的圆柱的外接球为基础,以球的两个要素为抓手,设置核心问题:如何确定球心?如何求出半径?由圆柱上下底面对应取点的方式产生直棱柱,让人耳目一新,也让学生更为清晰地感受和理解了直棱柱与其外接球的关系,老师设问精彩学生回答精妙,处处体现数学思维的思辨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师生共同总结了确定直棱柱的外接球球心的办法和计算球的半径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学生一起探索寻找长方体中三棱锥的活动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思维活跃,建立了“墙角”、“对棱相等”、“鳖臑”等典型的可补成长方体的锥体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建模素养。在此基础上李老师适时介绍了我国古代对空间几何体模型研究的成果,如“壍堵”、“阳马”、“鳖臑”等,增加了本节课浓厚的文化氛围。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转化与划归、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直观感知和空间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

紧接着,由马晓骏主任担任主评人对李勇老师的课进行评价。马主任首先站在数学学科的角度介绍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二是应用的广泛性与描述的精确性;三是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与内部的统一性。对数学的育人价值马主任有独到的见解:打开数学的大门,是理想与意志较量的一个曲折过程,要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懂欣赏、知敬畏、敢创新。

根据教学流程,马主任就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设计、课堂结构与组织和教学效果与学生发展等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细致、精彩地评价。马主任指出李勇老师的设计跳出了传统讲解外接球的套路,先类比圆的性质,得到球的性质,由截面圆对称得到圆柱,先讲圆柱外接球,圆柱里面形成内接棱柱,从而得到棱柱外接球,将棱柱特殊化,得到最普遍的长方体的外接球,最后在长方体中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得到可恢复成长方体的锥体的外接球,环环紧扣,一气呵成。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而且通过解决多边形的外接圆问题,除了知识层面的铺垫,更是一种解题策略的渗透,实现了难点的突破,也将立体图形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体现了转化与化归思想。

马主任认为好的问题和追问是开动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李勇老师通过递进式的、由清晰指向的问题提出,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索的热情,最后又通过同学讨论,将探索升华,实现了本节课的整体关联。是一节十分优秀的研究展示课。

会议的第三项议程,由段明贵老师结合“三新”背景做《球的组合体》的教学方法指津。段老师从一些立体几何的新高考典型题目出发,探寻高考的导向性和考查的侧重点;从课本溯源,找到题目知识的生长点;查找课标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侧重。根据知识点,段老师系统阐述了处理球的组合体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在讨论贯彻教学目标的同时,牢牢抓住课程标准,分析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向。最后,段老师以球的组合体的常见形式为例,不仅生动描述了课件,还展示了自己做的模型,让在场教师亲身体会到了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最后,柏长胜老师以《问题导向,系统思考——走学术化备课之路》为题开展学术报告。柏老师介绍了该问题的现实研究背景,详细阐述了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思考的学术化备课流程。讲座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教材分析:柏老师强调知识、发展、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注重以思维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系统性;探究拓展的发散性;并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优劣选择;(二)课标、高考要求分析:研究高考的难度和命题方向等;(三)学情分析:通过集体教研和备课,对教师和学生共同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供解决方案;(四)教学设计:柏老师强调知识的必要性和启发性,注重讲授过程的自然性和生成性,更致力于使学生达到知识完善、能力发展的渐进性;(五)评价反馈: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柏老师提出增加微专题和补偿性作业,对与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柏老师始终强调教学学术化的重要性,为大家提供了明确可借鉴的备课思路。

最后由教研院的张永超老师做总结发言,张老师认为数学教学的发展要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能力。他强调学校的备课要脚踏实地,要走学术化之路,今天合肥一中的李勇老师、马晓骏主任、段明贵老师和柏长胜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和榜样。也希望有更多此类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

通过本次活动,合肥一中瑶海校区数学组的老师全面地展示了备课、教学、评课、问题研究等各方面的教研实力和个人风采,体现了合肥一中瑶海校区致力于学术立校的理念。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数学教研组:汪文倩/文、朱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