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同课展风采 异构促提升——记合肥一中滨湖校区化学教研组赴合肥一中包河分校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3-12-25 11:08作者: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一化学组 甘露、张聪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为展示合肥市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成果,发挥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23年12月21日举办“2023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由合肥一中承办。

接到任务后,合肥一中教育集团高一化学组在合肥一中包河分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由包河分校的王澄宇老师和滨湖校区的郝梨娜老师同上一节课——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市区各高中学校教师代表们共同观摩学习。

第一节课是由包河分校的王澄宇老师进行展示。王老师以门捷列夫制作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为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元素镓的发现史,验证门捷列夫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后通过第一主族除氢以外碱金属性质的探究,借助丰富的生动的实验,引导学生得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以及出现递变与元素半径的关系,构建“位构性”的模型。随后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变化规律的探究进一步深化“位构性”模型,同时辅以小组实验,引发学生兴趣,课堂氛围达到最高点。最后以镓元素性质的预测升华主题,实现了原子结构学习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收尾呼应,层层递进,引人深思。

第二位老师是由滨湖校区的郝梨娜老师展示。郝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锂电池引入对碱金属的学习,由浅入深,学生快速理解并积极与老师互动交流。紧接着类比钠单质性质预测了钾元素的性质,设计并演示实验,学生记录并总结得出结论,后又从结构从理论上分析碱金属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原因,最终也构建了“位构性”的模型。最后学以致用,利用碱金属得出的结论预测卤族元素的性质,并设计了小组实验,学生代表总结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整个过程清晰流畅,学生积极活跃,精彩纷呈。

教而不研则浅,公开课结束后,两位老师首先分享自己这节课的设计理念,然后合肥一中包河分校夏菊花老师、合肥一中滨湖校区梁慧峰老师、合肥市教科院主任陈文静就二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专业的点评。

夏菊花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表现。两位老师都采用真实情境导入,王老师从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一化学史出发,做到了首尾呼应;郝老师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入手,很好的落实了核心素养。梁慧峰老师认为两位老师都能精准把握教材,王老师的语言温文尔雅,不疾不徐。郝老师快人快语,课堂把握能力强。两位老师引课一古一今,相得益彰。都采用POE策略构建新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陈文静主任表示通过两位年轻老师的示范课,可以看到学校非常重视对年轻老师的培养。两位老师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频繁,都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学的设计都有两条线,明线是知识体系的建构,暗线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陈文静主任提醒全体化学老师,要善于构建大单元概念,将知识融合在一起。

教有章法乐耕耘,研无止境勤探索。此次“大单元同课异构”成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拓宽了学习载体,厚植教研土壤,更促进了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相信我们会在教育的道路上,携手前行,行稳致远。

报道: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一化学组  甘露、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