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逐梦行,研思促教意正浓。为展示合肥市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成果,发挥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12月19日上午,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2023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北城分校举行,此次活动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北城分校承办,来自合肥市区各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学科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为部分教师合影
展风采·课堂展示
上午八点,活动拉开帷幕,北城分校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备课组长汪培担任课堂展示环节的主持人。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北城分校的程庆庆老师和合肥一中教育集团滨湖校区的陈翰君老师,同上一节课,授课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三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两位老师围绕各自设计的生活情境,问题驱动,引领学生不断探究,很好的尝试了深度学习,是大单元教学的典范。
程庆庆老师授课
首先展示的是程庆庆老师,通过视频介绍了中国酿酒文化--“夏制曲,冬酿酒”,引导同学们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因变量,用科学探讨的一般流程开展探究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多个活动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开阔思维,包括:小组合作、思维碰撞、实验设计、自评互评、成果展示等。整个过程自然顺畅,师生合作得宜,氛围活跃温馨,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陈翰君老师授课
第二节课由陈翰君老师授课,展示让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面团,让学生观察异同。引出核心任务:科学解释发面过程中产生气孔和酒精的原因。课堂上陈老师的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搭建实验装置,展示交流。陈老师设计了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自评;推荐了虚拟实验平台网址,将课堂进一步拓展延伸。整节课收尾互相,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学生在小组合作,代表发言,学生互评,深度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师生完美配合,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展示课。
赋能量·专题讲座
陈翰君老师开展专题讲座
课堂活动结束后,先由两位授课老师就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及教学期待进行简短的介绍。然后,陈翰君老师作了一场题为《单元教学实践分享---以“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概念形成为例》的微讲座。分享单元教学设计策略“DITAE”模式,结合真实的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了大单元教学下不同模块内容的课时教学在设计活动和设计评价方面的实践内容,内容简短却精彩实用,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析亮点·教学点评
评课环节,来自合肥一中滨湖校区的何兵老师和瑶海校区的孙晓方老师分别对程老师和陈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
何兵老师进行教学点评
何兵老师表示,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情景导入细胞呼吸,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一一设计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开展科学探究。他指出,上好一节生物课是不容易的,两位老师都经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此,他深表敬意。最后,他建议老师可以从进化角度对酵母菌兼性厌氧的呼吸方式进行更深刻的探究。
孙晓方老师进行教学点评
孙晓方老师提出这两节课,教师将实验室搬进课堂,课前都做足了准备,体现了生物学敬业精神。教师设计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发展科学思维。在课堂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方式多样。在课堂上渗透了劳动教学的理念。他提出要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兼顾知识分层和应用的真实情境和任务,呈现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深度思考、系统化、渐进性的学习活动。
聚合力·活动小结
彭巧玲老师进行活动总结
会议最后,由彭巧玲老师进行小结。彭老师首先感谢合肥市各地的兄弟学校老师冒着严寒赶来,支持我们的教研活动。感谢汪培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协调与付出;祝贺程庆庆老师和陈翰君老师完成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敬佩和感谢;最后彭老师还提到了对这两位老师公开课提供帮助的,默默付出的老师们。两节课堂由传统的讲授模式向指导学生深度学习转变,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有效学习。
至此,合肥一中教育集团生物教研组开展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教研活动实现了集团内部优质资源的融合和共享。搭建了一个友好的交流平台,在教师和专家的引领和精准指导下,掀起思维碰撞和学习交流的热潮。提升了高中生物学教师对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落实的理解,促进了课堂教学改进和教师赋能发展。
报道: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一生物组 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