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一直以来秉持着创新教育的理念,坚持“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校训,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12月22日上午,合肥市教科院主办、合肥一中瑶海校区承办的2023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如期进行。安徽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叶盛、合肥一中北城分校副校长徐祖刚、合肥一中肥东分校副校长孙华、合肥一中教科所副所长钟春田以及100多位来自多个学校的历史老师出席此次活动,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年级历史教研组组长彭可可主持本次活动。
钟春田在活动开始前致辞,他欢迎各位兄弟学校同仁的到来,衷心地希望各位同仁能够提出宝贵意见,提高合肥一中教育集团青年教师历史教育教学水平。
活动当日,来自合肥一中教育集团的程淑媛老师和杨宏兵老师,分别进行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展示。
程淑媛老师以别具一格的方式,重新解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她将课堂与乡土情怀紧密结合,利用安徽省的特色史料,详细解读了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条约内容,赋予了历史鲜活的生命力。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更引导他们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整堂课中,程淑媛老师以富有情感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了一节深刻而动人的历史课。
杨宏兵老师则以另一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演绎了本课的教学。杨老师以英国议会内的一场辩论作为课程的引子,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他从不同的维度对鸦片战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在讲解战争起因时,杨老师巧妙地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英国议会的辩论场景。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促使他们结合材料发表自己的思考。在课程最后,杨老师通过比较中英两国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在评课环节,叶盛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表现,并进一步强调了历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五个意识和五个关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五个意识包括单元学习意识、史料实证意识、问题意识、情境设置意识和线索贯通意识。单元学习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史料实证意识是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辨析,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是指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线索贯通意识是指教师需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整体观念。
同时,叶老师也提出了五个关注,包括关注课标、关注教材、关注初高中衔接、关注时政和关注学情。其中,关注教材是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容,充分使用教材进行教学。关注时政是指教师需要关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在这个方面,程老师很好地在课堂上厚植了家国情怀。关注学情是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徐祖刚强调了两位老师的优点:注重论从史出、关注本省历史、关注学情、注重小结、紧扣课标、深入浅出、注重立德树人等等。与此同时,徐祖刚也向两位老师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孙华则就两位老师的教学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注重教学的生动性、知识性、思维性以及严谨性。
合肥七中紫蓬分校的费美林老师、合肥四中的黄思雨老师、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一历史教研组长朱晓丽老师也进行精彩点评,如两位老师上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十分重视情境的设置,在史料选取中独具慧眼,充分利用了地方史料和图片史料,让学生从身边历史和图像中抽丝剥茧,充分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屡践致远。冬日里江淮教研盛会已落下帷幕,智慧之音的指引依旧荡漾耳畔、润泽心田,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本次教研活动展示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关注学习内容、目标、方式的结构化,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方法和思维的结构化,使知识横纵关联,实施发现式教学。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
冬雪迎诗意,研路拾芬芳。本次历史教学研讨活动展示出了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历史组老师们精良的业务水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教学研究,在教研的路上携手前行。我们相信,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历史组教学工作一定能开出美丽的学习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历史组:钟春田、方良辰、程淑媛|文 方良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