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强化市区联合交流,引领学校课堂教学转变,3月14日下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第二次推进会暨皖中地区推进会在合肥市第九中学举行。合肥一中滨湖校区和瑶海校区高一生物组多位教师赴合肥九中听课学习。
|
活动伊始,合肥市生物学教研员雕玲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并表示,在不同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能够更好地推进新教材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今天相聚在此,老师们通过观课议课,聆听专家们的讲座,一定会收获满满。
随后,合肥九中高一生物组李小会老师展示了一节题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新课。李小会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遗传因子(基因)在细胞中的物质基础及位置。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萨顿的假说,并利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最终得出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学生们积极参与,与老师共同创造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课堂。
|
紧接着,淮南二中廖静老师展示了一节题为《伴性遗传》的新课。廖静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伴性遗传的本质与特点,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利用伴性遗传的特点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指导优生;同时,廖静老师还进一步拓展了伴性遗传理论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们对生物科学的实践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与教师一起完成了一节精彩的新课。
|
然后,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陈万鹏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程进行了评价。陈万鹏老师首先认可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然后从内容与目标的关系、动手与动脑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概念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评价促发展,处理好教学评三者的关系、处理结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六大方面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入剖析评价,并在最后对一节好课的标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
接着,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钟能政老师进行了题为“中学生物学的新要求”的讲座。钟能政老师从素养导向、单元教学、任务驱动、重视实践、以评促学、用好教材六方面进行阐述,他强调,教学过程中应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重视单元整体设计,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挑战性任务,并充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最后,合肥市教研室生物学教研员雕玲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与指导。她指出,我们的老师要在每一堂课中关注到知识要学活,思维要活跃,思维要灵活,要做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需要联系实际,才能启迪人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能力,实现成长。
此次活动中,合肥一中生物组的老师们进行了观课、议课和聆听专家讲座,不仅深入了解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要求和方向,还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合肥一中生物组的老师们将继续发扬虚心好学,深钻细研的精神,为深化教学改革、共筑教育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