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芳菲四月研正浓 凝心聚力行致远——合肥一中瑶海校区承办合肥市高中语文主题教学课例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4-04-24 15:12作者:吕枫云、张蕾芳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流合肥市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经验,探索高中语文学科主题教学的路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2024年4月16日下午,合肥市“心怀家国,我辈担当——文化自信的语文学科表达”高中语文主题教学课例研讨活动在合肥一中瑶海校区汇海堂举行。

本次活动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市第一中学、合肥市蒋信伟教育名师工作室承办。合肥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刘劲凤,合肥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尤光雷及全市各高中语文学科教师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合肥一中语文学科主任王青主持。

课例展示,异彩纷呈

活动伊始,由四位合肥市2023年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进行示范课展示。合肥一中的周琳老师带来《花开战地,璀璨中华——〈百合花〉〈荷花淀〉联读教学》。周琳以“花和女性”的关联导入,用寻花解“花语”、赏“花”知成长、品“花”悟国魂三个任务串联课堂教学,通过品析文本细节,赏析女性形象,探究成长原因,引领学生感悟革命精神,传承家国情怀。

肥东一中孙玲玲老师带来了《万般求索图报国,千种波澜写担当——〈屈原列传〉教学》。整节课贯穿板报设计任务情境,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深入文本,回到历史的现场,追溯创作的现场,走进时代的现场,从而理解屈原的选择、思考史公的选择、做出青年的选择,汲取文化自信的志气、骨气与底气。

合肥一六八中学的饶晔老师展示了《擎时代炬火,悼不朽青年——〈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课堂围绕“记念”这一关键,从读懂被记念者到读懂记念者,再到新时代记念者,鉴赏与诵读结合,点拨与合作探究结合,师生共同走近刘和珍其人,走进鲁迅的心灵,赓续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之责。

合肥九中的何羚杰老师进行了主题为“论史而情深”的《六国论》展示课教学。在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观点、论证思路和写作目的后,何羚杰老师带领学生涵泳文本,披文入情,品读苏洵激荡的情感,并通过质疑辩驳、理性探讨,体会文本的真正价值,感受苏洵的家国情怀。

四位老师的课堂匠心独运、异彩纷呈,以学生为主体,深入阐述了生命与青年、生命与国家、生命与文化的奥义,在座师生获益匪浅。

专家点评,指引提升

评课环节,合肥八中语文学科主任任淑芳对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任老师指出,评价一节课应当从文本与课堂两个方面来看:在文本方面,把握写了什么、怎么写与为什么写;在课堂方面,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的效果。四位老师均紧扣主题、立足课标、落实情境,能够教出“语文味”“人情味”与“原汁原味”,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做到真教、真学。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二语文教研组组长、正高级教师程丽华从三个层次表达了自己的听课感受与思考:一是四节课均把握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习的“三驾马车”;二是都表达了新课标、新教材理念,突出了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三是表现了各自鲜明的教学风格和个性,善于设计精巧的教学活动。

活动总结,激励成长

合肥市蒋信伟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北城中学汪涛主任进行活动总结。汪涛谈到,人文主题引领下的异课同构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语文主题教学中,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文精神为灵魂,以思辨能力为目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让学生在主题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合肥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刘劲凤发言。刘劲凤从两个方面提出文化自信在学科表达中如何落实的问题。第一,在文化方面,如何“化”才能“化”得适时、恰当、不露痕迹;第二,在自信方面,怎样才能让学生“信”,要强化体系认知、思辨思维和语言表达。最后,刘劲凤鼓励老师们砥砺深耕,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岁序常易,时盛春深;芳菲四月,携手共研。本次主题教学课例研讨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凝聚群体智慧,荟萃核心素养,融创教学实践。相信合肥一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将在践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路上,不断探索,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语”时俱进,努力绽放课堂的精彩。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年级语文组:吕枫云、张蕾芳/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