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化学教研组在学校录播教室举行了合肥市第一中与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联合教研活动。活动为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曾神兵老师与合肥市第一中学刘楠楠老师带来课题为《化学反应限度》的同课异构。本次活动获得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合肥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尤光雷,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年级部主任白云波、副主任汪结义出席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旨在加强皖藏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创新携手努力。活动由高一化学教研组组长吕保光主持,并邀请了合肥一中滨湖校区蔚道斌老师、梁慧峰老师、赵国民老师进行指导。高一化学组全体老师全程参与,积极学习。
曾神兵老师是西藏领军人才计划重点培养对象,于合肥一中跟岗交流学习。曾神兵老师首先通过图片展示新制氯水的颜色,让学生思考当氯水的颜色暂时不变时,该反应是否停止引入新课。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应用化学反应的限度三个环节。精心准备了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铁离子与碘离子的反应能否进行到底,进而认识到可逆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在环节二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建立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给出平衡的判断依据。最后以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对本节内容进行拓展,并对合成氨的工业发展进行了展望。课堂教学严谨有序,内容十分充实。
刘楠楠老师通过“向空气要面包”的情境引入新课,从双液原电池的角度将微观过程可视化,继而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现象由学生来总结可逆反应的特征。根据工业合成氨中真实的生产数据,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把握平衡状态的本质,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叫做化学平衡状态。最后再次回到“向空气要面包”教学情境中,通过对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及改进,由学生分析研究化学反应限度的重要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后全体老师移步到会议室一进行集体评课。尤光雷校长用简短温馨的话语表达了学校对本次活动的重视以及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心,指出教师良好的科学素养体现在教师自身严谨求实的态度上,充实的课堂内容上以及多样的教学形式上。
随后三位专家老师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反馈,蔚道斌老师指出同课异构活动“同”的是教学内容,“异”的是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课堂教学应重点关注是否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探究化。曾老师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有深度而不是浮于表面,通过对课堂超强的驾驭能力很好的完成了本节任务。
梁慧峰老师认为两位教师都采取了PBL式的教学方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曾老师在构建概念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后续知识应用时更显得心应手。而刘楠楠老师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取舍,重点放在可逆反应的理解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上,整个课堂内容更加流畅。
赵国民老师指出两位教师对同一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授课,很好的体现出了同课异构的思想。在课上提出我国对合成氨条件的改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化学教研组组长吕保光老师也从“6C课堂范式”角度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指出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细节问题的处理。
最后,高一年级部副主任汪结义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对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家老师们的点评反馈以及辛苦筹备本次活动的老师们表示感谢。指出教研活动能够有效帮助老师们提升专业自信,促进专业成长,拓宽教学视野,得到专业反馈,鼓励年轻老师应珍惜每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在活动中收获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发。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分享,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瑶海校区高一化学教研组:刘楠楠、吕保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