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天文教育发展和天文科学教育交流,8月19日至22日,全国天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中小学科技教师和科学教育工作者等代表相聚吉林辽源,地理组张小兰、王庆云老师参会。
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为会议致辞,他指出天文学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最好切入点之一,对青少年建立科学知识观和价值观,形成持续探索的内在驱动力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辽源是南仁东先生——“中国天眼之父”的故乡和母校所在地,希望与会专家发扬科学家精神,共同为当地、我国天文教育和天文科学教育发展献言计策。
会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北京大徽天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星宇灵境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分别介绍了天文教育科普的工作情况,特别是近几年人工智能与天文科普课程进行融合,并积极建设天文科普资源开放平台、开展科研小课题等。
山东大学、张堰中学、湘潭九华和平科大小学等大中小学代表介绍了各自单位天文教育发展历程以及开展青少年天文学科普教育及天文特色课堂的相关情况和面临的难题。
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就天文科普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共同打造适合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优质天文科普资源体系和平台,并将这些优质资源推广至全国,积极培养天文后备人才队伍。
此外,国家天文台与辽源市科协积极组织开展天文科学教育及产品展播活动和天文公众活动,与会代表共同参观了辽源市动植物园、辽源市科技馆和博物馆,并近距离感受自动化天文设备、AR/VR天文影片、手持式光声谱仪等天文科学教育产品和仪器,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感悟天文学的独特魅力,增强自信心。
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天文学教育发展方兴未艾。展望未来,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积极开展天文学的校园科学普及工作、培植深厚的天文学人才成长的土壤,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地理 王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