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晶胞之间探乾坤 模型构建启新知——记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二化学组洪亚琴老师公开课

发布日期:2025-03-14 21:11作者: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二化学组 李南忘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3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二化学组洪亚琴老师以“晶胞”为课题,在高二(33)班呈现了一堂公开课。这堂课不仅展示了洪亚琴老师的教学风采,也为本学期的化学公开课展示拉开了序幕。

课堂伊始,洪老师以“石墨如何转化为金刚石?”这一问题导入,瞬间点燃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晶胞模型的构建,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奇妙之旅。

在教学过程中,洪老师采用“问题链”引导模式,设置“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均摊法计算”、“晶体密度的计算”等阶梯式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随着投影展示石墨、金刚石中碳原子三维排列,以及洪老师精心准备的石墨、金刚石、氯化钠等晶胞模型,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学生们也在此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物质微观结构的奥妙。

课后,高二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年级部会议室进行评课,教研组长孙劲松老师首先高度评价:“洪老师这堂课石墨到金刚石的转化案例,完美诠释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另外孙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注意强调氯化钠晶胞密度计算中易错的细节。

接下来高二化学组蔚道斌老师,评价道:“洪老师的课,采用情境导入,问题驱动;教材处理灵活,板书恰当,语言有亲和力、学生专注度,配合度完成度都很好”;赵国民老师评价洪老师的课:“课上得非常好,思路清晰,课件制作优美,图片、视频、模型实物展示非常丰富。”赵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选择石墨晶胞可能对学生有点难度,可以选铜的晶胞。

此外化学组的年轻教师也都一一发表对此节课的评价和收获。大家一致认为洪老师对晶胞的讲解,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模型,并建构了晶胞分析的模型,这种教学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后年级部张春主任和梁慧峰副主任也做了点评和总结性发言。

本次公开课洪亚琴老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以及春风化雨般的师生互动,展示了结构化学教学的新范式。也展示出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化学组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二化学组 李南忘/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