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仲春,燕山晴雪初融,未名湖畔柳色新裁。2025年3月,合肥一中北大博雅英才班学子踏着晨光,赴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开启一场融贯文理、叩问苍穹的寻道之旅。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学术氛围,更在历史、文化与科学的交融中收获了成长与启迪。青衫白马少年行,俯仰之间皆成文章。
未名湖畔觅星火: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图腾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北大百年来的辉煌历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在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校史馆穹顶倾泻的暖光,将蔡元培手书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鎏金箴言映照得愈发璀璨。当指尖轻触《新青年》创刊号泛黄的纸页,李大钊《青春》手稿上斑驳的墨迹仿佛化作惊雷。展柜中陈独秀的玳瑁眼镜折射出觉醒年代的光芒,同学们屏息凝望胡适题赠钱玄同的折扇,扇面"怕什么真理无穷"六字如利剑破空。“原来《狂人日记》的初稿曾在此传阅,”一位女生轻叹。玻璃展柜内外,百年前青年们的热血呐喊与今日少年眼里的星火交相辉映。一位同学感慨道:“站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也更加明白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勺园烟火暖:蛋炒饭里的星河对话
正午的家园食堂,金黄的蛋炒饭裹着镬气升腾。物理学院的学长执筷为笔,在餐桌上勾勒出天文学的经纬:“天文系的望远镜不仅能捕捉137亿年前的光,还能解码恒星临终的叹息。”有同学凝视餐盘里粒粒分明的米粒,忽而笑言:“这莫不是银河碎屑?”谈笑间,学长指着窗外的博雅塔说:“当年有位教授在食堂打工时,也常望着塔尖演算数论。”一勺蛋炒饭,半盏酸梅汤,少年们咀嚼的不仅是人间烟火,更是对未来的丈量。
思维跃迁:当代码邂逅星辰
午后报告厅内,陈斌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思维”为题,将图灵机的抽象化作漫天星轨,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创新时代,更好地迎接未来。高春媛教授随后展开“物理学科卓越人才计划”的蓝图,从钱学森之问到“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及北大物理学院近年斩获的突破性成果。两位教授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现实,同学们认真记录,踊跃提问,现场互动热烈。讲座结束后,鲁舒阳同学霍然起身:“教授,能否再详细说些卓越计划的具体内容?我比较感兴趣。”满座掌声中,鲁舒阳的目光愈发坚定。许多同学也表示:“教授的讲解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也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分子穹庐:烧杯里的创世纪
暮色浸染化学楼时,实验室正上演着物质的狂欢。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北大化学实验室。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屏息凝视紫光灯下富勒烯(C60)的足球状结构,另一个实验室,银白色晶体在溶液中析出如星子坠海。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照片环绕着元素周期表,镭、锘、钔等元素格内镶嵌着真实样本。有同学将脸颊贴近玻璃,元素周期表的荧光映在眼中,恍若窥见了造物主的密码簿。
夕阳西下,满载收获的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北大。天际线处,博雅塔尖掠过一群归鸟,未名湖的柔波里沉淀着百年星霜,也倒映着少年们怀揣的、即将破土的新芽。此番问道之旅,早春的燕园在他们心田栽下三重镜鉴:照见历史峥嵘,映现当下求索,更折射出来日方长。此次交流学习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百年学府的风采,更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相信这次北大之行将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奋进,追逐梦想!
图/文 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郑汉洲 博雅班程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