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吹过百年的长河,依旧激荡着青春的旋律。在五四运动106周年之际,合肥一中高一(20)班团支部于4月27日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团课活动。团支书徐天乐同学带领全班同学回首五四峥嵘岁月,致敬新时代青年楷模,以铿锵誓言传递青春力量,展现了当代青年“明辨是非、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
团课伊始,徐天乐同学以一张泛黄的历史照片将同学们带回1919年5月3日的北大法科礼堂。那个夜晚,北大学生谢绍敏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字,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他从赤水河畔走向天安门广场,用一腔热血诠释了青年之责。”徐天乐深情讲述道。屏幕上,谢绍敏的画像与天安门广场的晨曦交叠,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同学们感受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如何在风雨如晦的年代照亮中国的前路。
“正是无数像谢绍敏这样的青年,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动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徐天乐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同学们纷纷感慨:“原来历史课本上的五四运动,是由如此鲜活的生命书写的!”
从历史到当下,团课的第二篇章聚焦新时代青年楷模。徐天乐以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为例,讲述了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青年突击队的故事。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团队,用智慧和汗水在异国他乡筑起“一带一路”的友谊之路。“27.55公里的铁轨,是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徐天乐的话掷地有声。
随后,屏幕上浮现出黄文秀灿烂的笑容。这位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壮族姑娘,用30年的短暂年华谱写了“最美的韶华”。当《感动中国》颁奖词“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缓缓呈现时,不少同学红了眼眶。“她本可以留在城市,却选择回到大山;她本可以安然生活,却选择与贫困决战到底。”徐天乐的声音有些哽咽,“这就是新时代的五四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用担当诠释忠诚。”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团课的高潮,全班同学齐声朗诵共青团团歌歌词。徐天乐引用《人民日报》金句:“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他号召同学们以五四精神为旗帜,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挺膺担当。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最后的宣誓环节,同学们高举右拳,目光坚定。教室后方,黑板上“追风赶月的人”五个大字熠熠生辉——这首未能播放的歌曲,恰似无声的注脚,诠释着青春最昂扬的姿态。
团课结束后,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有人翻阅着黄文秀的事迹材料,有人讨论着雅万高铁的技术突破。“原来,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读者,更是未来的作者。”一名同学在感想中写道。
百年五四,精神不灭;薪火相传,青春正好。合肥一中的青年们正以“骏马自知前程远,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在时代的答卷上挥毫泼墨。正如徐天乐所言:“未来,看我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