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凝聚教育共识,5月16日下午,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年级“教以立德、育以润心、家校合鸣、玉成其美”主题家长会如期举行。合肥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尤光雷,合肥一中党委委员、瑶海校区执行副校长肖琼,高一年级部主任汪结义、高一年级部副主任王欢欢及全体高一家长齐聚校园。整场家长会以“面—线—点”的立体化设计,构筑起家校协同育人的完整闭环。“全员参与、全景呈现、全程互动”,实现了教育理念的共识凝聚,实践策略的精准对接,以及情感联结的深度共鸣。
第一阶段年级层面的集中大会在经方楼中庭展开。议程第一项由尤光雷带来“沟通凝共识,合力促成长”的主题讲座。他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切入,结合合肥一中“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育人目标,阐述了学生成长路径的科学选择。他强调,安全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需通过胜任感、归属感、意义感、自主感四个维度综合培育,重视培养孩子创新潜能、批判勇气、广博视野、高雅情趣等特质,呼吁家校携手助力学生成长为“自立共生、厚博雅正”的追光者。
随后,汪结义以“共筑成长路,静待花开时”为题展开讲座,详细介绍了年级德育管理队伍与教学研究团队的运行机制,分享了本年级的基本情况。在德育工作层面,年级部以“六化”策略织就全链条育人网络;教育教学领域,年级团队始终秉持以“教学常规标准化”为基石的多重坚守。“用心、用情、用力、用智”的教育情怀,“落实、落细、落常、落长、落暖”的行动准则,汪结义用这组凝练的“四用五落”概括年级工作的精神底色。面向家长,他特别发出倡议:期待家校携手构建“成长型家庭生态系统”,建议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在习惯养成、情绪管理与价值观塑造中,共同守护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
议程第三项,肖琼立足家校共育视角,以“行远自迩、育梦成光”为主题,解析新高考背景下升学路径多元化趋势,强调抗挫力、创造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肖琼在发言中恳切呼吁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她建议家长减少教育焦虑,更多关注孩子当下的成长状态,并强调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帮助每个孩子发掘自身潜力,培养持续进步的动力。针对高中阶段特点,她指出这是孩子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的关键期,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在精神层面给予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的力量。
王欢欢则聚焦“从‘选科’到‘选未来’:新高考改革下的家长必修课”这一议题,从政策变化、选科误区、策略建议三方面为家长带来实用指导。他首先详细解读了选科模式的政策调整,强调学科选择与未来专业报考的紧密关联;针对部分家长“盲目跟风选科”“仅凭分数定方向”等常见误区,结合历年数据案例提醒“适合的才是最优解”;最后提出具体建议:既要关注学生兴趣特长与职业规划方向,也要参考高校专业选科要求,帮助孩子在理性分析中找准最适合的发展路径。
|
集中大会结束后,家长们移步至各班级参与分会场交流。教室中温馨的专题装饰、学生们精心绘制的欢迎板报,无不传递着温暖与诚意。班主任作为孩子们在校的“家人”,与家长深入沟通个性化学习进展与成长需求,科任教师则结合学科特点,从课堂表现、作业反馈到学法指导逐一剖析,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建议。
学生代表的真诚发言与家委会的经验分享,又将家庭教育中的典型困惑与智慧解法反哺至班级共同体,形成从共性到个性、再从个性反馈共性的双向流动。当家长们翻阅着孩子亲笔书写的信件时,教育的温度已悄然渗透进每个细节。
从年级层面的宏观政策解读,到班级维度的微观个案分析,从学科学习的精准把脉,到亲子沟通的情感共鸣,整场家长会以多维视角,实现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深度对话。“教育是一场以爱为名的双向奔赴”。此次家长会不仅传递了科学的育人理念,更以真诚的沟通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学校愿与家庭、社会携手,共同托举起每一位学子的未来之梦。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高一年级部:凤玉/文 凤玉、孔海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