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上午8:30,恰逢小满时节,万物初盈。合肥一中地理组、合肥市王玉龙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部分合肥市青年教师齐聚合肥一中(瑶海校区)经方楼五楼会议室,开展教学设计专题研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丁波为大家开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为主题的专题培训。
活动第一部分由丁波老师主讲,丁波老师将地理学科的理性逻辑与传统文化的诗意浪漫相融合,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问题提出背景、教学评实践进程、编写与运用学习目标、案例分享等核心议题展开,为新时代地理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探索新时代地理课堂的育人新路径。
丁波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他呼吁教师跳出知识灌输的局限,以真实情境为纽带,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讲好中国故事”。针对教学评价方面,丁波老师提出评价体系重构:从模糊到精准、“标准先行”的理念。他以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为例,解析了如何通过明确评价等级(如优秀、良好、合格)的具体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评价标准需细化至“主动分享观点”“有效整合资源”等行为描述,而非笼统的“表现良好”,并建议教师借鉴高考评分细则,将评价嵌入课堂各环节,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促进学生反思与成长。探讨活动中,丁波老师推崇以工具为媒,赋能地理课堂。地理学科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空间视角与实践工具。他通过多个教学案例,展示了地理图表、景观图等工具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初中“黄土高原”教学中,通过设计“忆往昔、看今朝、向未来”三个环节,结合长征路线图与黄土高原地貌演变图,引导学生从时空维度理解地理过程,培养家国情怀。地理工具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支架,教师需在问题链设计、活动任务中融入工具思维,让学生学会用地理视角分析真实情境。
活动第二部分由工作室领衔人王玉龙老师主持。他围绕“工作室近期工作安排”进行部署,重点提出今后教学中让评价落地,教师应善于思考,结合兴趣在教学中寻求突破,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提升,将思考转化为成果。此外,教师还应提升教学理念,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和AI技术,让信息技术赋能教学,使教学不断创新。
“教育如农事,目标为种,评价为犁,深耕方得硕果。”研讨会在这一隐喻中落下帷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正以清晰的育人目标为锚点,以科学的评价工具为尺度,在理性设计与诗意实践中,培育心怀热土、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正如小满时节“麦粒渐满未全熟”,地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亦在持续耕耘中迈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