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AI赋能生物教学 解构进化适应图景——合肥一中淝河校区成功承办生物学科校本教研周

发布日期:2025-07-03 16:32作者:生物组付晓越来源:合肥一中教科所阅读:字体【  

为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提升教师 AI 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合肥一中近日开展第四十期校本培训,围绕“AI 赋能教学”“智慧课堂”“青年教师培养”等专题,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相关要求。

6 月 24 日上午,生物学专场活动在淝河校区举行。活动由生物学科主任彭巧玲主持,高一生物组周子可老师展示《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一课,借助智能教学软件与多元互动设计,生动拆解生物进化理论。合肥一中教育集团全体生物教师参加。

周老师以 “你说我猜” 互动游戏开篇,通过AI生成虚拟人物“生小物”“物小生”描述仙人掌的干旱适应特征引导学生理解 “形态结构与功能/环境的适应” 概念,继而借助“找蝴蝶”多媒体素材,结合箭毒蛙警戒色、章鱼保护色等案例,动态呈现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在理论探究环节,周老师现场邀请同学与智能体“拉马克”对话,得知拉马克 “用进废退”学说,并通过魏斯曼老鼠剪尾实验的动画演示,直观验证后天性状不可遗传的科学结论。针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她创新设计“事实-推论”分类任务,引导学生基于“过度繁殖”“资源有限”等五大事实,推导出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积累等进化机制,现场构建逻辑模型时,课堂深度融合智慧平台各项技术,利用拍照答题功能,即时采集学生的模型构建的作答情况,周老师通过智慧课堂教师机实时调取各组数据,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并利用AI工具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案例分析环节,科大讯飞研究院工程师带来“合肥市智慧课堂多场景应用案例”实操培训。聚焦一线教学痛点,培训团队详细演示平台在智能作业批改、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场景的应用逻辑,同步分享合肥六中、合肥四中在智慧课堂中的分组研讨数据可视化、虚拟实验 AI 评测等成熟经验。针对教师现场提出的问题,工程师结合案例数据进行解答,切实提升教师对智慧课堂工具的场景化应用能力。

在主题评课环节,督导室主任许年历老师指出课程设计严格对标新课标,以四个显性目标构建教学框架,虽容量较大但通过AI演示、模型构建等环节实现流畅衔接,尤其肯定板书设计中呈现的结构化思维——以 “适应形成” 为核心的辐射型知识网络,为青年教师提供示范。瑶海校区政教处副主任赵燕老师特别关注到AI评价的优化空间,建议将系统生成的互动数据与师生互评结合,提升反馈精准度,同时建议通过 PPT动态流程图强化“自然选择”理论的逻辑主线。

彭巧玲主任最后总结时强调,本次活动资料整合了视频网站、专家讲座等内容,后续将持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此次生物学专场以“理论探究+技术赋能”双轨模式,展现AI环境下概念教学的创新路径,为校本培训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