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跨入那焕发新光的大门,伴着飞扬的弦歌与忐忑的心情,开启了崭新的高一生活。每每步入,心头便浮起《礼记》之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方寸之地,正是琢磨心灵、孕育智慧之所在,亦是我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起点。
课堂之内,正是知识生发之地。讲台上,方锦峰老师正抑扬顿挫地讲解定理,谢倩芸老师在温柔细腻地介绍新知,蔡胜国校长则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迪思维。我凝神专注地记录着要点,却也难免遇到困惑之处。每逢课间,便主动与师长展开热烈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渐深入掌握了余弦定理的灵活运用与库仑定律的解题技巧。正如《诗经》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当切磋琢磨的治学精神融入时光,知识便如泉水从岁月深处汩汩涌出。晚自习时,教室内窗明几净,樟木书香与纸卷气息氤氲缭绕,四周寂静无声,唯有翻书声如细雨淅沥,伴随着班主任黄强老师默默守候的身影。这是我与同学们奋笔疾书的最好时刻。
若说课堂是智慧之海,那课余生活则是青春奔流之河。运动会中,少年奔跑腾跃,汗水在阳光下闪烁如珠,最有趣的莫过于参加旋风跑项目,尽管我差点被“甩出去”,可是依旧拿到了铜牌的好成绩;英语演讲比赛前,王婷老师的鼓励,抚平了我将要上台的紧张。春日里,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踏上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游旅程,在郁郁茶树间“并手摘芳烟”,为了多采上一株新鲜的茶芽,我们开启了“速度与激情”的比赛,回家后望着杯中带回来的茶叶,却也只想起那天采茶时快乐的经历。踏入合一大门,我们不仅在这里学到知识,也学着在合作与实践中成长,在社团招新的喧闹中,在赛场拼搏的呼喊里,青春如焰,将自身烧成热烈的光与热——这方舞台,令我们在每一寸时光中尝试生命的万千可能。
校园环境如画,四季流淌于眼底。春日杏花如云蒸霞蔚,夏日绿树浓荫如盖,秋天银杏叶黄,铺就一地金毯,冬日雪落无声,教学楼岿然不动更显庄重肃穆。荣誉阁青阶红瓦熠熠生辉,苔痕微染台阶绿意,宛如刘禹锡笔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然意境。而窗明几净的教室与实验室,则俨然是现代智慧的殿堂。校园中高木参天,虬枝伸展,叶影婆娑如无数翻阅的时光书页,默默向往新鲜的血液。而我却最喜欢校园里的“小白”,喜欢默默看她轻盈的猫步。伫立于此,恍若听见孔夫子“逝者如斯夫”的喟叹,提醒我们珍惜这方寸光阴,不负此间韶华。
此地不独为知识之殿堂,更是灵魂涵养之所。饭菜丰富多样,我也却只钟情于咖喱饭与辣椒炒肉;寝室里的独立卫浴,则在体育课后为我们带来了一丝清爽。抬头是热情大方的食堂阿姨,开门是细致入微的生活老师,还有那个喜欢喝养生粥的中医阿姨。飘忽不定、客居异地的“蓬草感”被似家的体验被抚平,应运而生的是归属感。
当弦歌飞扬,再次拂过校园每个角落,目之所及,是教学楼的灯火通明,是实验室里精研不倦的身影,是课桌旁伏案求知的身姿,还有我与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从缺货的巧克力牛奶到明天的物理考试,都是少年繁琐的心事。此情此景,恰似孔子在齐闻《韶》时那声由衷赞叹:“郁郁乎文哉!”校园内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文明的光泽与温度。
于此弦歌不辍之地,知识如树扎根,精神如花绽放。这方小小天地,宛如我生命航程中一座明亮的灯塔:它默默昭示着,在心灵深处,那一点“明德”之光的可贵——它终将照彻前路,烛照幽微,引领我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向着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扬帆远航。这是我高一生活的结束,却也是我人生新的起点。
图/文 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高一92班 朱圆钰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