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竞秀。仲夏初启,一群追慕文字光华的少年自淝水河畔与瑶海之滨汇聚启程,千里奔赴齐鲁大地那座百年学府——山东大学。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高一90班的程钊(指导老师陈媛媛)、瑶海校区高一59班的梁占楚瑶(指导老师董欣然)及瑶海校区高二46班的许金超(指导老师崔臻哲),在瑶海校区高二语文组崔臻哲老师的引领下,怀着赤诚之心,踏入了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古朴而悠长的绿荫深处,赴一场名为“叶圣陶杯”的文学圣约。
七月十二日清晨,山大南路的董明珠楼敞开怀抱,迎接这群远道而来的少年。报到处的晨光里,他们郑重递上承诺书,指尖触到决赛手册与徽章的瞬间,仿佛已握住了文学殿堂的叩门砖。那徽章别于胸前,如一粒微小而滚烫的星火,悄然燃亮了少年们眉宇间对文字的郑重与期待——这份期待,正源自对即将融入的、这座引领无数文学心灵灯塔的向往。
廿二载星火相传,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早已成为一方孕育文学梦想的沃土。它承续叶圣陶先生“为人生而写作”的灼灼灯火,以赛为舟,载万千少年驶向自由表达的辽阔海域。这方舞台,不为炫技,旨在点燃——点燃对母语最深沉的挚爱,点燃以文字丈量世界、叩问灵魂的勇气,更点燃那份以青春笔墨回应时代召唤的赤子情怀。
午后,知新楼报告厅庄重而肃穆。穹顶之下,两点半的钟声叩响,决赛的帷幕在领导与专家的箴言中徐徐开启。当选手代表的声音清澈地回荡于厅堂,少年们端坐如汲取甘霖的幼树——前辈的灼灼智慧与同侪的铿锵誓言,汇作一股无形的洪流,注入他们年轻而敏锐的神经末梢,那是对文字更深的敬畏与渴望。
翌日九时,董明珠楼再度成为少年们思想驰骋的疆场。阳光穿透窗棂,在课桌上铺展一方澄澈天地。此刻,命题者深沉的匠心已悄然铺就赛道——围绕“阅读”这一永恒母题,题目如精巧的锁钥,既需独辟蹊径以规避陈言套语,更欲叩问灵魂深处对文化命脉的体悟。合肥一中学子们凝神端坐,笔尖沙沙,是心潮在纸页上奔涌。这不仅是文字的竞技,更是立德树人的无声浸润,是对五育并举理念的躬身实践。 两小时凝神静思的时光,是灵魂与往圣先贤、浩瀚书卷最虔诚的对话;每一行字句的斟酌,皆是剥落矫饰、袒露真实文思的跋涉。他们伏案的姿态,正是青春对思想深度与高雅情怀最纯真的求索——那墨痕深处,是日常阅读沉淀的破土而出,是心灵在“阅读”命题下袒露的筋骨与气象,已然成为少年生命与浩渺文化星河缔结的最初契约。
当铃声终结了纸上的战役,少年们步出考场。回望巍巍学府,它已不仅是一次赛事的终点,更像一座照亮文学长路的灯塔,为这段奔赴千里的文思之旅铭刻下最初的启航印记。济南的风拂过年轻面庞,携着齐鲁大地千年文脉的厚重气息,也鼓荡着少年心中更加炽热的文字星火。叶圣陶杯这一程,锻造的不仅是笔锋的锐利,更是心灵的韧度——它教会少年以文字编织抵御风雨的铠甲,更赋予他们以思想翱翔远方的翅膀。这方赛场,让热爱在竞技中淬火,让底蕴在对话中沉淀,让创新的种子在命题的沃土里破土萌发。它无声地嘱托着:永葆这份对文字的赤诚吧!不断超越自我,奔赴未来,让丰厚的文学素养与不竭的创新活力,成为青春的底色,终有一日,以墨为桨,为国家的繁荣长卷落下属于这一代人的、饱含深情与力量的注脚。
当铃声落定赛场,巍巍学府已成精神灯塔;待墨痕浸润血脉,少年文心已向星河奔涌。
图/文 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高一90班 程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