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7月12日我校2023级国防教育班9名同学在班主任孙晓方老师带领下走进国防科技大学,参加由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举办的2025“国防教育科大行”优秀高中生夏令营,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科技与精神洗礼之旅。活动吸引了沪苏皖地区生源基地中学的近80名同学参加,我校黄钰博同学开营仪式上代表所有参加的同学发言。
在教学科研创新实践中心,未来战场的图景触手可及:学员们通过虚拟训练系统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磨砺战术素养;AR技术将抽象理论化为立体沙盘,指挥决策跃然眼前;无人机集群演示如臂使指,精准协同令人惊叹——这里不仅是技术前沿,更是锻造胜战能力的熔炉。
步入庄重的校史馆,一部为国铸剑的奋斗史诗徐徐展开。从“哈军工”白手起家的创业艰辛,到“银河”系列巨型机打破封锁、扬我国威的峥嵘岁月;从“北斗”系统构筑太空灯塔守护国门,到一代代科大人“备战为战”的使命传承——泛黄的照片与老式键盘无声诉说着“把红旗插上科学高峰”的坚定誓言。
午后校园宁静肃穆,梧桐成荫的大道与方正朴素的楼宇相映成趣,处处透露出严谨求实的治学氛围。一场国防知识教育讲座更深化了认知:科技不仅是实验室的星辰大海,更是守护和平的坚实盾牌。
此行最耀眼的篇章,当属重大科研成果的集中呈现。“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以磅礴算力支撑大国重器研发,彰显中国速度;智能科学学院在人工智能战场博弈、无人系统等领域锐意突破,牵引未来战争形态——它们如无声惊雷,印证着科技自主的磅礴伟力。
此次参观远非走马观花。当虚拟战场与现实担当交织,当历史荣光与未来召唤同频,师生们深切体悟:国防科大不仅是科技的圣殿,更是精神的灯塔。它所闪耀的自主创新之志与赤诚报国之心,将如星火燎原,点燃我们心中科技强军、知识报国的信念火炬。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些静默运行的“天河”与“北斗”,正为民族复兴之路铺就最坚实的基石,也召唤着我们——以青春之我,赴星河滚烫之约!
学生心得体会
作者 何睿川
走进国防科技大学的那一刻,我便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质在空气中流动。这所孕育国防科技英才的摇篮,既有着军事院校特有的肃穆庄严,又洋溢着科学探索的自由气息。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这里奇妙地融合,形成了这所学府独特的精神底色。
校史馆里泛黄的照片讲述着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每一次变迁都镌刻着国家战略需求的印记。那些定格在黑白影像中的年轻面孔,眼中闪烁着与我此刻同样的好奇与憧憬。不同的是,他们肩负着在贫瘠基础上开创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历史使命。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让参观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变得庄重起来。
天河超级计算机阵列闪烁着幽蓝的光芒,如同未来之眼凝视着来访者。那些密集排列的处理器不仅是计算能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科技自主的宣言。系统工程展厅里精密的模型与图表,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摸的智慧结晶。在这里,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国防科技不是冰冷的钢铁丛林,而是人类智慧在国家安全领域的诗意栖居。
教授们的言谈中,充满了对科学真理的虔诚与对后来者的殷切期待。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种超越个人成就的胸怀——那是对国家科技未来的深沉关切。国防知识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点燃心火的启蒙,让每个聆听者都能感受到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血脉相连。
离校时回望校门,那宏伟的匾额下仿佛涌动着无形的力量。这所大学教会我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浩瀚,更是一种精神态度: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胸怀,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坚韧。当科技与报国理想相遇,便绽放出最动人的智慧之光。
作者 丁嘉诺
我荣幸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班成员,在班主任孙老师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参与了由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主办的国防教育科大行优秀高中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学院负责同志殷切寄语:“广大青年学子须矢志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自觉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国强军的宏图伟业。”作为学员代表,我郑重承诺:“吾辈青年定当秉持‘请党放心,强军有我’的坚定信念,珍视此次宝贵的学习锻炼机遇,着力锤炼过硬政治素养与责任担当。”此情此景,深刻昭示了党和国家心系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深切关怀,凸显了国防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在系统工程学院前沿实验室,我们亲历了以构建新质战斗力为核心要义的战术协同模拟演练,深切体悟到“系统集成、信息主导”作为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深刻内涵;在智能科学学院院史陈列馆,前辈科研人员筚路蓝缕、攻坚克难,勇闯技术“无人区”、突破“卡脖子”难关的感人事迹,令人肃然起敬、精神为之一振;在计算机学院,亲见“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展现的磅礴算力,更是直观感知到以科技创新驱动国防力量跃升的强劲时代脉搏。这些内涵丰富、导向鲜明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彰显了国防科技大学“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的崇高使命与“为军服务、为国铸剑”的责任担当,也在我辈青年心中深深植下了未来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崇高志向。临别之际,晨曦辉映下的国防科技大学庄重门楣熠熠生辉,正如我们心中所被点燃的炽热理想与坚定信念。通过系统化的理论讲授、沉浸式的实地考察与深入的互动研讨等多种学习形式,本次夏令营圆满实现了“思想深受洗礼、视野深度拓展、信念愈发坚固”的教育培训目标。作为肩负时代重任的新一代青年,我们必将以此次实践为崭新起点,深刻铭记“国之大者”,潜心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未来矢志投身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无悔的青春力量!
作者 胡飞雁
短短数日的夏令营却在我心中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场关于成长、友谊与梦想的盛宴。
从步入这个名为长沙的神圣之地开始,我就已经被他的热情征服,对我们耐心指导,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之人相拥。从华悦阳光酒店的报道到系统工程学院的倾力指教,无时无刻不洋溢着青春的热情与期待。开营仪式上,学校领导的殷切寄语让我感受到学术的庄严与责任。实验室里,前沿的科研成果让我领略到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在校史馆中,学校厚重的历史底蕴令我肃然起敬,而“无河”、“智能”等科研成果令我大开眼界。每一个展台都闪烁着科技的光芒,每一位讲解老师,眼中都跳动着对科研的激情,我第一次觉得高科技竟如此亲切。
漫步校园,一号院的梧桐大道,绿荫如盖,庄严的石碑令我肃然起敬。三号院的清洁大道则将清洁绿色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更加深了对这所大学的向往,只是我对过去荒废的两年深表痛惜,我会努力奋斗的,我要与命运斗争,开启自己的光明大道。
结营仪式上,教员同志希望我们居安思危,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之梦。我也要努力提升我的双语水平,为了共赴名校之约,我不再是孤独的,因为我还有伙伴们,坚守理想信念,用我自己的力量保护我所爱的世界。这段经历如久旱逢甘雨,滋润了我的心田,加深了我们的友谊。我将燃烧心火,究其自身,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好了,必须有人站出来的话,我想我可以的,为了大义而献身吧!
作者 黄钰博
假期里,我与其他八名国防教育班同学在孙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长沙,与来自沪、苏、皖的优秀高中生齐聚在国防科技大学,参加了由国科大系统工程学院主办的为期两天的夏令营活动。火一样的天气团簇在七月的长沙,我们国防班一行人却不怕日晒火燎,拿出了严明的纪律与认真的态度。这次国科大之行,令我受益颇多。
一进国科大校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习主席留下的亲切而郑重的训词。深入校园,无论是柏油路两旁树立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标语牌,还是巍然矗立于教学楼前的陈赓大将雕像,都闪耀着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强军光芒。当我们驻足于国科大系统工程学院,学院的老师们在开营仪式上热情地表达了对全体学员的期待。同时,我荣幸地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表达了对于本次夏令营机会的珍惜以及对各位主办领导的感激。
在系统工程学院的系统工程实验室里,我们体验了新质战斗力要求下的战术协同,懂得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科学原理;在智能科学学院的院史馆里,我们了解了国防科大一直在关键军工领域勇闯“无人区”的“闯创”精神;在计算机学院的机房里,我们看见了世界闻名的“天河”超级计算机……本次夏令营的点点滴滴,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溶解在我的品质里。
在长沙的最后一天早上,我起得格外早。我登上离开的大巴,眼睛仍然是盯着窗外背去的长沙——国科大的校门沐浴着新一天的朝日,反射着耀世的光;炙烤我两天的太阳此刻正无比温柔地送别我,它在湘江里影出一轮金盘,然后很快地隐入鳞次栉比的大厦……
在高三之前的暑假里,我何其荣幸、何等幸运地来到长沙,在国科大校园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于是一颗早已深播在心的种子受雨而发,梦想的新芽破土而出。
啊!“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长沙,“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的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王松筠
踏入国防科大系统工程学院校史馆,时间仿佛在厚重的历史中凝结。眼前无声流过的是无数先辈在峥嵘岁月里的奋斗身影,他们的故事,连同那些泛黄的文献与旧物,无声诉说着学院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的光辉历程。这份历史的沉淀,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紧随其后,在科研成果展区,震撼扑面而来。一件件展品,从精密运筹的指挥系统模型到高速穿行的尖端装备核心部件,不再是冰冷的钢铁与代码,而是一代代人智慧凝成的丰碑。它们宛如无声的誓言,直观而深刻地展示了“科技强军”的磅礴力量。这让我真切地认识到:科技是现代国防的脊梁,是国家安全最坚实的盾牌。 这所“钢铁摇篮”,正是在无声地锻造着这关乎国运的筋骨。
漫步于绿树成荫、环境肃穆沉静的校园,一种独特的气质流淌其间。这里环境优美宁静,却处处透着严谨、自律与奉献的氛围——那是军人特有的气韵。步履匆匆、眼神专注的学子,实验室里通明的灯火,无不诠释着“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的精神内核。这种氛围无声地浸润着我,让我感受到支撑起那些震撼世界成果的,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坚守与精益求精的追求。
此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磐石般落上肩头,与脉搏同频共振。未来征途上,我愿以青春为薪,以热血为火,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这份为国争光、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的志向,已如种子,在我心中深深扎根。
作者 唐彬涵
走进国防科技大学校园,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校门口"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的校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八个字不仅是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更是流淌在这所军校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漫步校园,随处可见步履匆匆的学员。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专注。在实验室里,我看到年轻的面孔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精密仪器;在训练场上,矫健的身影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这种科技与军事的完美融合,构成了国防科大独特的风景线。
最令我震撼的是学校展览馆中陈列的科研成果。从超级计算机到卫星导航,从人工智能到量子通信,这些代表着国家科技实力的重大成果,很多都诞生于此。讲解员自豪地介绍,国防科大的科研不仅追求学术前沿,更始终瞄准国防需求,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参观结束时,夕阳为校园镀上一层金色。我忽然明白,这里培养的不是普通的科学家,而是肩负着科技强军使命的"铸剑者"。他们用智慧锻造利剑,却又心怀和平。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担当,正是国防科大最动人的精神底色。走出校门,我不禁对这群默默守护国家安全的科技军人肃然起敬。
作者 胡奥雪
此行归来,心潮澎湃,收获远超预期。于虚拟战场,我们惊叹于科技之锐利,方知尖端装备背后是无数日夜的智慧结晶;于老式键盘前,我们震撼于精神之坚韧,“哈军工”先辈们筚路蓝缕、自力更生的创业史,如重锤叩击心灵;于今日课堂,我们更明晰了肩头之责任。国防科大人的每一份坚守与突破,都在无声地诠释“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赤诚。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与信念的重铸。我们深刻领悟,个人理想唯有融入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才能绽放最璀璨的光芒。那些在“天河”超算中奔涌的数据,在北斗卫星间传递的信号,正汇聚成守护家国安宁的磅礴力量,也为我们标定了前行的坐标——以今日所学,效明日所用,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奋斗中焕发光彩。
作者 张晨晨
在参观国防科技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军事科技的强大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近距离接触模拟训练系统和先端科技装备,我不仅开阔了眼界,更增强了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
在模拟区,我体验了高度仿真的作战环境,体会到现代军事训练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让战场指挥、战术配合变得更加直观,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对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关键作用。在先端科技展区,无人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军事应用令人震撼,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创新实力。
此外,通过聆听讲解,我学习了基本的武器常识和国防知识,意识到国家安全离不开每一名公民的参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关注国防发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未来为祖国的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坚定了我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国防科技大学的严谨作风与创新精神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
作者 汪若楠
夏日的国防科技大学,校园里绿意盎然,绿树浓荫铺天盖地,仿佛每片叶子都蓄满了沉甸甸的学术气息。走进校门,我宛如一只误入巨人城堡的蚂蚁,怯生生却又无比好奇地仰视着这方充满深邃智慧的世界。
夏令营的节奏是紧张而充实的。清晨时分,图书馆里早已坐满了埋头苦读的身影,细碎的翻书声与笔尖划过纸张的轻响交织在一起,织成一片令人屏息的宁静;实验室中,导师与学生热烈讨论着问题,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频频迸发,如闪电般照亮探索之路。最难忘的是踏入那座气势恢宏的超级计算中心,巨大的机器阵列肃穆排列着,低沉的嗡鸣声如一只无形的巨蝶在空间里缓缓鼓翅。当老师告知这精密造物竟能在一秒内完成数以亿计的计算时,我的呼吸都仿佛凝滞了——原来人类智慧已悄然延伸出如此浩渺的疆域,静静在无声中延伸至宇宙的深处。
夏令营的时光,最令我心灵颤动的,是走进系统工程实验室,并参与了模拟战争训练。并非硝烟与炮火的直观冲击,而是那庞大屏幕上无声流动的红蓝箭头,以及无数闪烁的指示灯。它们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巨大棋局。我屏息凝视,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现代战争竟如一场精密入微的无声交响,其力量源于无数冷静头脑在错综复杂的数据之流中,所达成的瞬息协同与严丝合缝的配合。
在模拟指挥台前,手心竟悄悄沁出细汗,心跳也微微加速。指尖每一次迟疑的敲击,都可能牵动全局的平衡,如蝴蝶扇动翅膀带来遥远的飓风。当屏幕上最终显示代表胜利的绿色符号,那瞬间的静默仿佛比任何欢呼都更响亮。我豁然领悟:所谓决胜千里之外,原来并非仅凭热血一腔,而更在于这无数冷静的头脑如何将纷繁复杂的“系统”熔铸为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于无声处迸发雷霆万钧之势。
当星光落入清澈的眼眸,那不仅是宇宙秘密偶然的泄露,更是命运无声的垂青;那束光投下的,是求知路上深刻的启蒙印章,更是从此以后我心中再难熄灭的燎原之火——照亮前路,也照彻少年心深处被点亮的万里山河。
合肥一中瑶海校区2023级国防教育班:胡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