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拂过滨湖校区的操场,却吹不散那一声声震彻云霄的口号,裹挟着少年的热血,在空气中激荡回响;烈日当空,炙烤着滚烫的大地,却熔不断那一排排挺拔如松的脊梁,承载着青春的坚毅,在时光里定格成诗。
2025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6 日,这段镌刻着热血与成长的七日时光里,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一 27 班与 28 班的学子们并肩集结,组成了朝气蓬勃的 14 连。他们以豪情壮志为笔,勾勒青春最昂扬的姿态;以一滴滴汗水为墨,晕染成长最厚重的底色。在卓轩宇教官的悉心引领与严格教导下,这群少年褪去青涩、淬炼意志,在军训这片特殊的 “战场” 上,用坚持与拼搏为墨,在青春的画卷上挥毫泼墨,写下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铁血诗篇。
知・契转法 —— 整齐划一铸军容
晨光熹微,薄雾还未散尽,合肥一中滨湖校区的操场上,少年们已如挺拔青松般屹立 —— 墨绿色的训练服衬着朝气的脸庞,晨光洒在肩头,将身影拉得笔直。
站军姿时,他们纹丝不动:指尖贴紧裤缝,下颌微收,目光平视前方,连衣角被风掀起的弧度都透着规整,仿佛每一寸筋骨都被注入了 “坚韧” 的刻度;齐步行进时,他们步伐铿锵:落脚声整齐划一,如潮水般向前涌去,摆臂的高度、步幅的大小分毫不差,队列如移动的方阵,尽显排山倒海的气势;跑步立定的瞬间,脚掌砸向地面的声响骤然凝聚,又如惊雷乍破,震得空气都似在震颤,将 “令行禁止” 的纪律感刻进每一个动作里。
卓轩宇教官的身影始终穿梭在队伍之间:他步伐稳健,目光如炬,掠过每一个细节 —— 哪个同学的肩线不够平,哪个队列的间距稍显宽,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口中的口令更是铿锵有力,如金石掷地,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示范动作时,他抬手、踢腿、转身,干脆利落如利剑出鞘,每一个姿态都堪称标准的范本。
“细节决定成败!” 他的教诲不似严厉的斥责,更像沉稳的叮嘱,伴着少年们额头滚落的汗珠,渗入操场的每一寸土地。而这份对细节的较真,早已化作少年们眼中不灭的火焰 —— 那火焰里,有对自我的苛求,有对集体的认同,更有对 “成为更好自己” 的笃定。
行・践格斗 —— 出拳展腿练硬功
格斗训练场上,阳光铺洒在塑胶地面,映得少年们的训练服愈发鲜亮。随着卓教官一声令下,格斗术训练正式展开 —— 直拳直击向前,如惊雷破风;勾拳弧度凌厉,似鹰隼捕兔;格挡动作沉稳,像磐石御浪;踢腿姿态挺拔,若利剑出鞘…… 每一式都招招有力,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初生牛犊的锐气。
起初,少年们的动作还带着生涩与僵硬:出拳时手臂不自觉发颤,踢腿时重心难以稳住,连贯动作更是磕磕绊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但没有人轻言放弃,他们盯着教官的示范动作,在滚滚热浪中反复调整姿势,指尖磨红了便攥紧拳头,腿部酸痛了就咬牙坚持,将 “不服输” 的韧劲刻进每一次出拳踢腿里。
渐渐地,生涩被熟练取代,僵硬化作流畅。当又一轮训练开始,少年们的动作已然行云流水:直拳接格挡衔接自然,踢腿后落地稳稳当当,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仿佛每一寸筋骨都记住了发力的节奏。“哈!”的呼喝声从胸腔迸发,震得场边的树叶微微颤动,与拳脚划破空气的 “咻咻” 声交织,汇成青春最激昂的乐章。那拳脚间展露的锋芒,不仅是动作的利落,更是少年们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的底气。
此刻的训练场,早已不只是锤炼体魄的地方。少年们每一次标准的出拳,都藏着 “怀天下抱负” 的志向 —— 他们知道,今日练的是格斗技巧,明日要担的是时代责任;每一次坚定的踢腿,都透着 “做未来主人” 的决心 —— 他们明白,唯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以坚韧之姿面对挑战,以无畏之态守护家国。这拳脚间的成长,正是青春与责任的碰撞,是 “知行合一” 在军训中最生动的体现。
行・融歌韵 —— 识曲明词传士气
夜幕缓缓垂落,将合肥一中滨湖校区的操场裹进一片静谧的深蓝。星光点点缀在天际,晚风拂过训练服的衣角,却吹不散空气中愈发浓烈的热血气息 —— 随着指挥手势落下,《强军战歌》的旋律骤然响起,如惊雷般穿云裂石。“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 十四连学子们的歌声铿锵有力,从胸腔里迸发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少年的赤诚,伴着星光在操场上空盘旋、回荡,仿佛要将满腔的热忱洒向夜空。
拉歌比赛的氛围更是热烈到极致。当对面连队刚刚排好队形,十四连的声浪便如潮水般汹涌而出:那声音里没有丝毫怯懦,只有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的豪情万丈,震得场边的灯光都似在微微晃动,连晚风都成了歌声的 “传声筒”,将十四连的团结与锐气送到操场的每一个角落。晚训间隙的操场边,几盏路灯将光影拉得悠长。
歌声暂歇时,才艺表演的环节更添温情与活力。十四连的学子们围坐成半圈,才艺表演的环节在一片欢呼中拉开序幕。“我来唱首《七里香》!” 同学自信起身,熟悉的旋律一响起,便有人跟着小声哼唱。“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 他的声音清亮,带着少年特有的青涩,月光洒在操场上,与歌声交织成温柔的网。一曲终了,掌声还未平息,又有一位同学大步上前:“再来一首《晴天》好不好!” 没有伴奏,清唱的声音却格外动人。“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 当唱到 “吹着前奏,望着天空,我想起花瓣试着掉落” 时,周围的同学不自觉地加入合唱,声线高低错落,却满是青春的纯粹。如星光坠落,把夜晚的操场衬得格外浪漫。“教官也来一个!”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全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投向卓教官。他愣了愣,随即笑着接过话筒:“那我唱首《十年》吧,有点老,但希望你们能懂点不一样的东西。” 伴奏响起,他的声音低沉沙哑,没有刻意的技巧,却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柔。“成千上万的路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唱到副歌时,有同学悄悄红了眼眶 —— 是啊,军训这短短七天,从陌生到熟悉,从拘谨到默契,或许未来回想起来,也会是一段难忘的 “时光印记”。歌声落下,全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十分珍惜与卓教官相处的时光。
那晚的歌声,没有军歌的激昂,却有着独属于青春的柔软与真挚。《七里香》的清甜、《晴天》的治愈、《十年》的温情,在星光与灯光下流转,不仅驱散了训练的疲惫,更让十四连的每个人,都在歌声里读懂了彼此的心意,也让这段军训时光,多了一份温柔的记忆注脚。
一・守初心 —— 矢志笃行砺青春
若说军训七日有哪一刻最难忘,那一定是 9 月 6 日的汇报彩排 —— 当《分列式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在操场响起,整个合肥一中滨湖校区仿佛都被这铿锵的节奏点燃。阳光正好,不燥不烈,温柔地为少年们的训练服镀上一层金边,连空气中浮动的尘埃都似闪着微光。
分列式开始,十四连的学子们踏着乐曲节拍稳步向前,步伐整齐得如同经过精密校准的仪器:每一步的步幅分毫不差,每一次摆臂的高度精准一致,脚掌落地时发出的 “咚咚” 声与鼓点完美重合,连呼吸的节奏都似被统一调配。他们目视前方,下颌微收,眼神里没有了初训时的青涩,只剩坚定与从容,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塑胶跑道,而是属于青春的 “荣耀战场”。
紧接着的格斗表演更让人为之振奋。随着指令落下,少年们迅速列阵,出拳、踢腿、格挡,每一个动作都虎虎生威:直拳出击时带着破风的锐响,侧踢抬腿时尽显挺拔身姿,连贯的攻防动作如猛虎下山,气势十足。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阳光下闪烁如细碎的钻石,却没人抬手擦拭 —— 他们知道,此刻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对七日训练的最好检验,是对 “坚持” 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阳光依旧为训练服镀着金边,汗水仍在脸颊闪烁,可此刻的少年们,早已不是七天前那群略显怯懦的学生。他们眼神明亮,身姿挺拔,动作利落,浑身散发着 “少年自有少年狂” 的锐气 —— 就像即将展翅的雄鹰,经历了风雨的磨砺,终于在这一刻舒展羽翼,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这一幕,不仅是汇报彩排的高光,更是军训赋予青春最珍贵的成长印记。军训场上的热浪还未完全消散,十四连的表彰名单便如一阵振奋人心的风,吹遍了整个营地 —— 王董琪、林越、李骁、李珺珂四位同学,凭借在军训中的出色表现,成功获评 “军训先进个人”,成为全连学子眼中的榜样。
七日时光虽短,却足以让曾经的柔软变得坚韧,让散落的个体凝聚成钢铁般的集体。最后一次集体训练结束,卓教官站在队伍前,声音比往日温和了几分,却依旧带着军人的坚定:“军训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愿你们带着军人的品格,在人生的战场上永远进击!”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愿君顺遂,若遇风雨,不失心 —— 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都别忘了这段日子里,你们咬牙坚持的模样。”
分别的时刻终究到来,少年们红着眼眶,抬手敬出入学以来最标准的军礼,指尖绷直,目光坚定。这七天里,他们收获的远不止晒黑的皮肤与整齐的步伐,更有比成绩更珍贵的成长:是关于 “再坚持一下” 的韧劲,是关于 “同心即无敌” 的团结,更是关于 “青春当有锋芒” 的清醒认知 —— 这些印记,终将化作他们未来路上最坚实的铠甲。
时光会带走训练服上的汗渍,却带不走刻进骨子里的军魂 —— 正如那句 “迷彩褪去,军魂永驻”,十四连用七日热血书写的故事,不会随军训落幕而褪色:晨光中的军姿、格斗场的呐喊、夜幕下的歌声、汇报时的锋芒,早已化作我们记忆力最鲜活的注脚,永远闪耀着青春与担当的光芒。而这群从十四连走出的少年,也必将带着军训淬炼出的勇气与坚毅,在未来的征途上,无惧风雨、劈波斩浪,把 “令行禁止、不失本心” 的精神,写进更远的人生篇章。
(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一28班:徐晓涵/文 指导教师:偰永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