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AI赋能作文 智启写作新篇——记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高二语文组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17 09:49作者:淝河校区高二语文组王蕊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9月9日下午,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高二语文组举行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谢倩芸老师以一场人工智能赋能作文教学的公开课,围绕“数据反映:考场作文的思辨困境”“辨析环节:从‘天平’到‘齿轮’的思维升级”“互动关系探究:‘知与行’的齿轮如何转动”“拓展延伸:与AI辩论写作尝试”“总结:思维工具箱‘打包带走’”五大环节,为我们呈现了 AI 技术与写作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

课堂伊始,谢老师借助两次考场二元思辨作文的多维度得分雷达图,展示了立意、标题、首尾、表达、思辨、卷面六个维度的得分情况。紧接着,谢老师以两个作文片段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思辨段落在讨论“知”与“行”的关系时有何不同。学生可以发现,片段一属于“折中论”,片段二属于“辩证法”,折中论看似在使用辩证法,其实是将辩证法庸俗化了。接下来,学生们在谢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尝试着用图像实现此类二元关系的可视化,最终一致选择用“天平模型”来表现“折中论”,以体现两个方面的调和主义,用“齿轮模型”来表现“辩证法”,以体现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在这之后,谢老师巧妙引入AI工具“豆包”,带领同学们对话智能体,思考“青年更需敢想(知)还是敢做(行)”这一问题。AI技术能够优化教学环节,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会出色得多,这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最后,谢老师要求同学们尝试写一个思辨段,并再次强调“思辨锦囊”——即“拒绝机械折中,寻找二元关系”。至此,谢老师拆解了二元思辨作文的底层逻辑,为学生搭建起实用的写作支架。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重塑,有助于学生突破写作瓶颈,反思自己作文的优势与不足并进行升格优化。

课后,同仁们移步会议室,大家纷纷表示,谢老师的这堂公开课别开生面、充满创新活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当 AI 遇上作文教学,是科技与教育的美妙相拥,打破了传统的枷锁,点燃了创新的火种,未来的写作之路正闪耀着无限可能的彩虹。新的学期,全体同仁将携手共进,共探写作教学新路径,共绘语文教学新篇章!

淝河校区高二语文组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