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校区间教学交流,推动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提升,9 月 17 日,合肥一中淝河校区与瑶海校区联合开展地理学科教研活动。两校区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地理教师齐聚一堂,以课堂为纽带,围绕教学实践展开深度研讨,为地理学科教学注入新活力。
本次教研活动以淝河校区汪怡璠老师的公开课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核心展开。课堂上,汪怡璠老师凭借清晰的教学逻辑、扎实的专业素养完整呈现了一节高质量地理课。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能量供给,到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汪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与互动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潜力与课堂把控能力,赢得了在场教师的初步认可。
课后评课环节,两校区教师围绕本节课的亮点与优化方向各抒己见,研讨氛围热烈。其中,瑶海校区高二年级张红军老师的点评尤为深入。他高度肯定了本节课的完整度与汪老师的教姿教态,认为课堂结构清晰、知识点覆盖全面,为学生理解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搭建了扎实的框架。同时,张红军老师也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地理课堂应更紧密地聚焦情境设置,将知识点与生活、生产及学术场景深度结合。例如讲解太阳辐射的影响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农作物生长与光照的关系等生活现象,让抽象知识具象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强化‘人地关系’理念,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太阳辐射、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最后,淝河校区高二年级许传宝老师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汪怡璠老师的公开课为两校区教师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范例,而评课环节的价值恰恰在于 “发现亮点、弥补不足,让好课变得更优”。许主任强调,地理学科兼具实践性与综合性,希望两校区教师以此次联合教研为契机,持续群策群力,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情境化、生活化的课堂设计,既保留知识的完整性,又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与深度,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索自然、理解世界的窗口。
此次合肥一中两校区联合教研活动,不仅实现了优质教学经验的共享,更搭建了跨校区教师交流协作的平台。未来,两校区将继续深化此类教研合作,以课堂为核心、以研讨为抓手,共同推动地理学科教学水平迈向新台阶,为学生成长赋能。
文/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高一地理组 高若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