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聚焦问题导向 擘画育人新图——合肥一中承办皖北地区中学历史第四次教研帮扶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13 15:42作者:贾环玉来源:合肥一中阅读:字体【  

为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提升皖北地区新优质学校基于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设计与谋划能力,10月10日,皖北地区基础教育教研帮扶中学历史学科第四次研讨活动在合肥一中瑶海校区举行。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研究科学院主办,合肥一中历史学科组精心筹备并全程协办。活动以中学历史课题研究为核心切入点,聚焦AI赋能、学科实践与跨学科融合三大方向,构建“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历史教师的教研专业能力与学科育人实效,为皖北地区乃至全省历史教研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例,助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活动开幕:锚定方向,凝聚共识

本次活动开幕式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叶盛老师主持。叶老师首先代表主办方,向莅临合肥一中的专家和教师表示热烈欢迎。他结合2025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情况,高度肯定了历史学科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特别指出我省中学历史教研在跨学科融合、技术赋能教学等新兴领域展现出的蓬勃活力与发展潜力。叶老师强调,本次研讨活动选择在合肥一中举办,正是依托当前历史学科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全省历史教育工作者搭建高质量的交流协作平台,旨在通过校际智慧碰撞,切实推动教师教研能力与学科育人水平“双提升”,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与质量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主题交流:多元视角,智慧碰撞

主题交流1: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探索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刘玉迪老师以“科学素养培育”为核心目标,系统构建了“三维度・三段五环”实践模型与“螺旋式上升”素养培育序列,并以“教研赋能+资源开发”为双重支撑,提出了一套逻辑清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为一线教师探索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主题交流2:“非遗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合肥市望湖中学汪宏老师聚焦“非遗文化”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分享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提出“三维+三阶”教学路径。该路径成功突破传统历史教学局限,将非遗文化传承有机融入课堂,成为“以文化人、以史育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为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提供了全新范式。

主题交流3: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吴乐康老师立足时代要求与学科发展需求,围绕教师专业成长核心议题,构建起“理论-实践-路径-评价”一体化框架,为历史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范例。

主题交流4:AI赋能高中历史学科实践路径探索

合肥市第一中学肖琼老师直面当前教学中“政策要求与现实落差”的核心痛点,针对史料理解、情境创设等关键环节,系统阐述了AI技术的赋能潜力。她构建了清晰的“AI赋能历史学科实践”框架,提出以“问题-实践-反思”模式持续推进,并通过开发模型课例、筛选适配工具,致力于从局部探索走向整体教学生态的重构,为技术深度融合教学指明了实践方向。

主题交流5:高中学段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铜陵市第一中学毕茂荣老师系统阐述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传承文化遗产。他以其校考古社的实践为蓝本,创建的“课程设计-实践活动-评价体系”三位一体模式,为老师们落实核心素养、开展项目学习提供了新思路。

主题交流6:多维矩阵式高中学习模式探索

阜阳市第一中学马燕辉老师以“多元一体”文化共同体为顶层引领,以智慧课堂、五育课程为实践双翼,进一步拓展至家校社协同育人层面,构建层次清晰、联动共生的高中学习模式,为高中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蓝图。

主题交流7:“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和路径探索

合肥市行知实验中学吴常琳老师基于对“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在系统梳理研究热点与理论启示的基础上,创新构建了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为一线教学提供了系统且可操作的实践方案。

主题交流8:中学生历史学科实践能力培育的区域实践探索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叶盛老师从全省历史教学发展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以“系统化学科实践活动”作为破解困境的关键抓手,为推进全省历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

专家讲座:聚焦科研,赋能成长

在专家讲座环节,芜湖市繁昌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应平老师以《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为主题,从课题研究的意义切入,系统梳理“立足本职、注重积累、基于个人特点、持续反思、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求新、善用他人成果”七大选题原则;创新性提出课题命名的四度标准,即精准度、凝练度、创新度、引领度,为教师精准选题、科学命名提供清晰指引。此外,他对课题研究完整框架进行深度阐述,详细讲解从立项到结题的全流程和课题报告的撰写规范要求,并特别强调,课题研究成果需兼顾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既要形成有深度的理论总结,也要能指导一线教学实践。

历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专业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冯丽珍老师从期刊编辑视角出发,开展题为《基于真实教学问题研究的学术化表达》的专题讲座。她强调,历史教育类写作应扎根教学实践,倡导教师从日常教学的“碎片化经验”中深度反思,提炼具有研究价值的真问题,实现从实践经验到理论认知的升华。针对论文写作与发表,她提出三点关键建议:一是精准把握期刊定位,深入了解目标刊物的办刊性质、特色栏目与选题方向;二是强化问题意识,从课程改革落地、教材深度使用、教学评价优化等实际难点中挖掘真问题;三是注重表达规范,做到选题聚焦、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整场讲座为与会教师带来了一份“从教学实践到论文发表”的实用指南。​

合肥市第八中学史方亮老师以《基于问题导向的教研活动谋划实施与课题研究》为题开展分享,他指出,课题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路径清晰两大原则,选题应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困境,注重“小切口、深挖掘”,避免空泛宏大。在课题设计与实施方面,他提出“逻辑清晰、方法科学、过程扎实”三大原则,并结合实例分享了行动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常用研究方法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他特别强调,课题研究要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做真研究、真做研究”,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实践,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真正走上“教学即研究”的专业成长之路。

总结点评:以研促教,共谋新篇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刘守强老师在总结中指出,当前中学历史教育仍存在“教学与教研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工作与学习脱节”等的问题,而课题研究正是破解这些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他呼吁全体历史教师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持续开展研究、深入思考总结、精心锤炼成果,将课题研究内化为职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叶盛老师围绕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以及后续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课题研究需要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关注,持续推进,做出成果。后续的教研活动将建立在本次研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课题申报的方法与策略指导,把教研工作落在实处,以研促教,共促教师专业成长,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皖北地区乃至全省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望未来:携手并进,共谱华章

本次皖北地区中学历史教研帮扶研讨盛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区域历史教研协同发展的新征程已然开启。站在新的起点,合肥一中将继续发挥自身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与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区域教研模式创新与校际合作深化,切实履行示范校的纽带职责,为推动皖北地区乃至全省历史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合肥一中贾环玉  图:合肥一中孙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