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合肥一中滨湖校区化学组于2025年10月16日如期开展“聚焦重难点,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青年教师黄阳妮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配平”为课题,在高一(17)班带来一场逻辑清晰、互动热烈的化学课,化学组教师到场参与听课,于化学组办公室进行评课。
|
|
课堂伊始,黄阳妮老师使用不同实例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中的“守恒律”,引导同学们回顾离子方程式书写部分的内容,分条列出“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在此基础上,黄阳妮老师向同学们解释宏观视角下“化合价升降”与微观视角中“得失电子”的区别与联系,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直观理解并强化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随后,黄阳妮老师通过“F2”和”RO3n-”生成“F-”和“RO4-”这一未知反应方程式的化合价求解问题引导学生们对得失电子守恒的应用进行探究。同学们从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从被氧化的物质和被还原的物质得失电子个数相等进行切入,深化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中守恒律的理解。
在重难点突破环节中,黄阳妮老师采用分步拆解模式,以典型例题为例,用白板板书清晰标注“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查守恒”的配平方法,再举出相对深层次的方程式配平问题,让学生们对此展开讨论和练习。
学生们针对较复杂的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问题首先进行自主研讨,黄阳妮老师俯身参与学生们的交流过程,及时给予引导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优化和改善学生代表的经典错误写法,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定位。
本次课堂让学生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过程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正是黄阳妮老师“以思促学、以练固知”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共研共促:为高效教学“支方向、明路径”】
课后评课环节,化学组教师围绕本节课内容展开深度研讨,从内容设计、课堂互动、素养落地等维度进行评价与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将复杂化学原理整合成有条理、逻辑清晰的内容,并与不同类型例题深度融合,教学过程中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这一教学难点进行了系统性整合,同时通过学生讨论、代表展示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老师们也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课提出优化建议,如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应用中,基础型练习相对占比较少,学生们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正反馈的即时性较弱。黄阳妮老师认真记录并表示将充分吸收评课意见,进一步打磨教学设计,让课堂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此次“授课、评课”的教研模式,不仅展现了合肥一中青年教师的扎实教学功底,更搭建了教师之间互学互鉴的平台,为化学组后续继续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化学教学的持续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合肥一中滨湖校区高一化学组;李珅/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