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下午班会课,合肥一中高二(24)班的教室格外热闹。黑板上“数字时代的专注力—解锁高效学习密码”的标题格外醒目。一场聚焦学习方法的主题班会在此拉开帷幕,班主任张秀环老师与24班全体同学齐聚一堂,在分享与探讨中碰撞思维火花,凝聚学习共识。


“当我们坐下来学习时,手机消息提示音是不是总让你不由自主地抬头?”班会伊始,主持人王贝宁同学以一个贴近日常的问题引发全场共鸣,顺势引出“数字时代下的专注力”这一核心话题。她结合数据分享道:“研究显示,数字时代人们的专注时长已从15分钟缩短至8分钟,而学习恰恰需要深度专注的加持。”

在同学分享环节,大家踊跃登台,结合学科特点畅谈心得。率先发言的沈若兰同学以“在文字中遇见热爱”为题,分享她的语文学习的秘诀。“以前我总觉得语文是‘背多分’的学科,直到我开始每天花10分钟读一首诗、写一段随笔。”她展示了自己的“语文成长手册”,里面既有对小说人物的深度剖析,也有对校园晚霞的细腻描写,还有积累的易错字词和作文素材。“上次周测我的作文分数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用到了积累的素材。”她的分享让同学们明白,语文学习的积累从来不是机械抄写,而是带着热爱的主动沉淀。
“理科学习最怕‘似懂非懂’,我的方法是‘三步进阶法’。”乔嘉辰同学拿着整理好的理科笔记走上讲台,条理清晰地讲解道。第一步是“啃透概念”,他以数学函数和物理力学公式为例,“不仅要记住公式内容,更要推导公式来源,搞清楚‘为什么这样’;第二步是‘精准刷题’,避免盲目题海,我会把题目按题型分类,重点攻克课堂例题的变式题;第三步是‘错题复盘’,我的错题本会标注‘错误原因’‘解题思路’和‘同类题链接’,考前复习错题比做新题更有效。”他还现场解答了同学提出的“刷题总错同一类题”的困惑,建议大家建立“错题溯源本”,找到错误根源。

数学学习的“痛点”被余男同学精准捕捉。“面对复杂的函数和几何题,很多人会觉得枯燥;听懂老师讲题却自己做不出来的‘眼高手低’,更是普遍问题。”他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策:“我会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用概率计算抽奖中奖率,用几何知识设计书桌收纳,让抽象的知识变具体;针对眼高手低,我要求自己‘凡题必算’,即使是简单题也完整写出步骤,避免跳步出错。”他展示的“基础题每日一练”打卡记录,让同学们深受触动。
同学沈立夫同学则从“细节决定成败”的角度,分享了各科学习的注意事项。“语文作文要注意卷面整洁,开头结尾多打磨;数学计算要规范步骤,单位符号不能漏;英语听力前先圈画关键词,阅读题要定位原文依据;理科实验题要牢记操作规范,答题语言要严谨。”他还特别提醒:“上课记笔记不要照抄板书,要记老师补充的解题技巧和易错点,课后及时整理。”
分享间隙,班会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如何坚持每天积累语文素材?”“理科错题本怎么整理更高效?”同学们的问题接连抛出,分享者们耐心解答,班主任也适时补充:“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坚持下去。”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同学主动交换学习笔记,约定互相监督打卡。

班会接近尾声,班主任张秀环老师总结道:“今天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优秀的学习方法都离不开专注、积累和坚持。高二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她为每位同学发放了“学习方法实践表”,鼓励大家记录方法运用的效果,定期复盘调整。并预祝大家期中考试取得理想成绩。
下课铃声响起,班会圆满结束,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愈发高涨。这场主题班会不仅分享了实用的学习技巧,更传递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期中考试临近之际,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信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高二(24)班的同学们将以更科学的方法、更专注的姿态,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图/文:高二(24)班 王贝宁/张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