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后期研究交流会在厦门举行,受合肥一中吴英明副校长的委派,王传忠科长和聂耀宗老师前往参加。本次会议,会期两天,三场报告,日程满满,收获多多。
总课题组组长傅国亮(中)在做报告
11月26日上午,首先给大家做报告的是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总课题组组长傅国亮。傅主任的报告核心内容是对《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教育部10号文件,以下简称10号文件)的详细解读。傅主任说,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了家庭教育的建设,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篇幅之长,地位之高,意义之大,前所未有。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作用、支持网络和三方协作。傅主任指出,10号文件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标志性文件,可视为家庭教育的历史节点,第一次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责任。报告中,傅主任简要回顾了家庭教育从民间到官方的发展历程,重点分享了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与指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家庭教育的科学论断。最后,傅主任还就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心态。不做虎妈狼爸,要保持平常心,要培养正常儿童,而非超常儿童,杜绝异常儿童;二是正视儿童的认知、思维规律和特点。把儿童视为独立生命体,尊重其自然属性,不可拔苗助长,让孩子每个生命阶段接受能够承受的教育内容。傅主任的报告,内容翔实,语言质朴,有理论高度,更有生动事例,让人如沐春风,受益良多。
课题专家组组长刘永和在做报告
下午两点,给大家带来精彩报告的是《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课题专家组组长、南京教学科学研究所刘永和所长。作为本课题重量级的专家,刘所长的报告极具“实战性”。报告会开始,刘所长就指导大家如何提炼课题组的主旨成果,且要重视课题的探究过程。接着,刘所长从课题的创新管理、中期报告、主旨性成果、总课题成果设计及子课题的结题准备等方面对课题进行全面的阐释和指导。由于参加本次会议多为子课题的课题组代表,刘所长对子课题材料的准备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甚至关注到文档的版式标准,可谓巨细靡遗,用情至诚。另外,刘所长还提醒大家把握好子课题的多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以期届时都能顺利结题。
总课题专家牛琳在做报告
27日上午,大家聆听了由“知心姐姐”、总课题专家牛琳带来的一场精彩的讲座。牛老师在正式开始讲座前,首先给大家看了一组数据,而让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家庭教育在决定成长因素中高达51%的比重。就在大家为诸多不可思议的数据感到惊诧时,牛老师话锋一转,不无忧虑地说,当前,作为三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支柱之一家庭教育却长期被忽视,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也长期流于形式被边缘化。牛老师的报告行云流水,与其说是报告倒不如说是在拉家常,不仅语言风趣、案例丰富,还教会大家用手势表达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掌握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六种品质: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责任和权威。牛老师的报告不仅让大家明了今后课题的研究方向,更让与会代表懂得家庭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那便是爱与艺术的融合。
27日下午的会议主要听了九位老师关于子课题的研究汇报。他们分别来自云南、贵州、海南和北京等地,学校风格迥异,课题方向不同。大家都认真做了PPT,内容翔实,创意频出。每次发言结束,刘永和所长都会认真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很有针对性。比如,课题方向必须明确,课题语言必须精炼,课题案例必须真实,课题方法必须有可操作性等等,这些都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规避了误区。
子课题代表在做大会交流
2016年,随着安徽省回归全国卷以及新高考方案的相继出台,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但多年来,我们教育却一直陷入一个误区,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让老师和教育管理者不堪重负。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教育部10号文件的出台,教育是全社会共有责任的观念已渐渐深入人心,且幻化成一种相互扶持的自觉行动。相信,随着《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课题研究逐步深入推进,父母为首任教师、家庭是第一课堂的教育思想将被更多的家长所认知和接纳,当然学校也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会给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家校合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合肥一中《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课题组:聂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