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有名师,名师的炼成绝非一日之功。在“勤研善教 启智育人”的教风之下,是合肥一中对教师科研的一贯重视。多年来,合肥一中每年都有令人瞩目的教科研成果,并且这个成果清单在年年加长,其中更是少不了老师们的课题研究的成果。
2015年12月30日,合肥一中请来了专家,对老师们的课题进行指导。下午2点,在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管理部许晓红科长、合肥市教育局课题规划办方惠主任的带领下,省市级专家共19人来到合肥一中,根据学科的不同,专家们分成5个小组,进入各自场地,开始了他们的指导。汇报场地除了使用了教学B区的四个阶梯教室,还用上了高二年级部的会议室。本次参与汇报的课题共21个,其中省级课题13个,市级课题8个,课题分布于各个学科领域,有开题汇报,也有中期汇报和结题汇报。在研究内容上,有研究翻转课堂的,也有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有研究学生笔记特点的,也有探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研究机器人教学内容的,也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形式多样,思路新颖。
在各个汇报场地内,专家们仔细聆听课题负责人依托PPT所做的15分钟左右的汇报后,都会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与课题负责人往往会展开深入的毫无保留的探讨。有时在现场接受指点的课题组其他成员也会加入到讨论中,气氛热烈又不失学术的严谨,专家们态度亲切却又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当专家们按从左至右顺序发表了一轮看法之后,他们觉得在讨论中又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于是又折返过来,大家从右到左再次发表看法,再提出建议。而此时的建议会更有指导意义,视野更宽,立意更高,令课题汇报者连连点头,奋笔疾书,把专家们的重要指点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上。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这些内容将成为指路的明灯,一直引导着研究沿正确的方向前进。天色渐晚,华灯初上。课题指导渐近尾声,而有的小组却研讨正酣,在学术的世界里,他们已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我。
经过这次课题指导,大家更加清楚了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思路,所有参加课题指导会的老师都获得了极大的收获。做专家型老师,是每一位老师的梦想,而课题研究的每一次进展,都在为这个梦想的翅膀添加一根羽毛。天宽地阔,愿梦想飞翔!
(合肥一中教科所:罗晓燕)